情到了,气更顺了(一线行走)
只有捧着一颗真心,多走、多看、多听、多想,切实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一身本领才能派得上用场。
秦泗花干调解工作近20年了,是个“老社区”,她调解过的矛盾自己都数不过来。遇到棘手的事,群众点名必须让她去。问她调解有啥秘诀,她总结道:调解是个技术活,要想双方都满意,得不耽搁、情理兼顾、真办事。
秦泗花是江苏连云港市连云区墟沟街道南巷社区党委书记,她的手机24小时开机,号码对全社区公开。经常晚上七八点钟接到需要调解的电话,她二话不说,只要没有实在走不开的事情,就立即赶到现场。“第一时间去,群众觉得受到尊重,气先消了一半。”秦泗花说,减少矛盾的发酵时间,为调解争取更大空间。
有一次,一位大哥新买了个三轮车,得从隔壁老奶奶家门口平整出一条小路过车,结果没谈拢,俩人就吵起来了。接到情况,秦泗花立刻往他家赶。
院子里,俩人正掐架,秦泗花也不评理,握着老奶奶的手坐下来,先让她说。等老奶奶说完了,再让大哥说。两边都讲完了,秦泗花还是没有表态,只是跟他们拉家常。看似是闲聊,实则在找俩人的心结。大哥经济拮据,指望拉活挣钱,别无选择;而老奶奶家门口活动空间小了,心里自然堵得慌。
“这事儿不能光讲理,要让大家说,先把气发泄出来,然后才能两边劝,让彼此换位思考。要是都带着气,怎么能让步?”秦泗花总说,调解是个技术活,技术过硬才能行。“在咱自己家,也不能天天给老人讲理吧?情理情理,情到了,气顺了,理就更好讲了!”
调解若不带着“情”,光靠技术,而不站在群众的立场为他们真办事、办实事,那么技术就成了花架子,反而容易引起群众的反感。
笔者在基层发现,但凡是调解干得好的,一进社区就不停地有人打招呼。可见,是不是真心为群众办事,百姓心里都有杆秤。曾经,有片山区环线居民在路边修了旱厕,后来,市里要拆除,有居民不同意。调解员提出,山上租户多,拆了旱厕的确不方便。于是一边跟当地居民协调,一边邀请区街相关部门实地考察,修建了两座公厕。既解决了卫生问题,又便利了周边居民。
棘手的矛盾,为啥能化解?理由很简单,常年和群众泡在一起,真正站在他们的角度解决问题,就会赢得信任和支持。只有捧着一颗真心,多走、多看、多听、多想,切实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一身本领才能派得上用场。
(作者为本报记者)
栏目投稿邮箱:yxxz8494@163.com
《 人民日报 》( 2019年03月25日 11 版)
(责编:冯粒、袁勃)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