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大电信学院院长管晓宏:祖国的召唤就是我的方向

网络 山阴新闻网 2019-03-28 12:14  阅读量:11074   

  西安交通大学电信学院院长管晓宏——

  “祖国的召唤就是我的方向”(爱国情 奋斗者)

  在西安交通大学高耸的教学主楼西边,有一座两层小楼。上世纪50年代,为响应祖国号召,在时任校长彭康带领下,交通大学从上海西迁至西安。师生为纪念老校长,将此楼命名为“彭康楼”。

  几乎每天晚上,经过彭康楼的老师或学生,都会留意到楼上彻夜不灭的灯光。现在,这座小楼是网络化系统工程团队的大本营。西安交通大学电信学院院长、网络化系统工程团队负责人管晓宏,正是从这座小楼走出的中国科学院院士。

管晓宏近照。本报记者 张丹华摄

管晓宏近照。本报记者 张丹华摄

  1977年靠自学考上清华大学;研究生毕业后,任职西安交通大学;上世纪90年代赴美深造后,放弃留美优厚待遇,重新回到交大任教——从求学到求职,管晓宏的脚步始终紧随祖国的需要,“我是在西迁精神影响下成长的一代,祖国的召唤就是我的方向。”

  2003年8月14日,一场席卷美国和加拿大部分地区的停电事故,造成5000万人生活陷入瘫痪,损失无法估量。“这件事让我强烈认识到,超大规模的复杂电网安全优化是国家的重大需求。”管晓宏带领十几位师生开拓电力系统安全性评估领域的研究,团队成员经常通宵达旦地工作,“有时候一抬头,天都亮了”。

  坚守十余年后,团队提出电网安全性冗余判定解析条件和安全性评估新方法,最终实现了能源电力系统安全性快速评估的原创成果重大突破。该成果应用于西北电网安全性分析,为电网规划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关键技术,团队也因此获得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上世纪末,互联网开始进入国内。凭借多年海外经验,早在2000年,管晓宏就果断带领团队在西安交大开创网络信息安全领域研究,还把自己“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的配套经费投入其中。

  “为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需要搭建一个大规模服务器测试集群。经费有限,团队成员就自己动手捏水晶头、做网线,寻找收集废旧服务器进行修复。”管晓宏说。就这样,由214台服务器构成的测试平台一步步搭建起来,为系统的推广应用打下坚实基础。

  经过6年攻关,团队编写了近200万行代码,历经1200多次网络试验,提出了基于混合指数分布的僵尸网络探测与规模估计方法,解决了僵尸网络分布区域和规模大小的国际难题。2005年11月24日,在向科技部专家演示后,专家给出了少有的AA特优评价,成果在相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应用。

  自1996年成立以来,团队累计培养了300余名毕业生,其中近40%的毕业生留在了西部高校和企事业单位。2018年,团队摘获“三秦楷模”称号。

  “始终与国家发展同向同行,在能源电力系统安全优化、网络信息安全领域唱响‘中国声音’,是网络化系统工程团队不变的追求。”管晓宏说。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