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宽落户让新市民有了更多获得感 配套服务要跟上
央视网消息:4月8日,国家发改委印发了《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以下简称《重点任务》),《重点任务》明确突出抓好在城镇就业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工作,推动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目标取得决定性进展,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推进大城市精细化管理,支持特色小镇有序发展,加快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实现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均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为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提供有力支撑。
《重点任务》提出,深化落实支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财政政策,在安排中央和省级财政转移支付时更多考虑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2019年继续安排中央财政奖励资金支持落户较多地区。
放宽落户,公共服务如何跟上?《央视财经评论》邀请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和央广财经评论员王冠进行解读。
住房、教育、医疗等配套服务要跟上
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 姚景源:我觉得城市的管理者要研究怎么样让大家感受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重要的是要补民生的短板。比如城市在教育、医疗、养老、居住等配套服务怎样跟上来?要做到补短板,资金从哪里来?这次《重点任务》也提出,深化“人地钱挂钩”等配套政策,落实支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财政政策,在安排中央和省级财政转移支付时更多考虑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2019年继续安排中央财政奖励资金支持落户较多地区,这个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当然,众多城市也需要自身想办法,撬动全社会力量来参与,在新型城镇化推进上动脑筋、想办法。
“新市民”的喜悦感 要体现出更多的获得感
央广财经评论员 王冠:地方上要做一些什么?一方面踏踏实实的把顶层设计关于改善民生的要落实到位。另一方面如何能够找好自己城市的比较优势,因地制宜制订出产业政策也很关键,就是要用什么样的产业政策来吸引什么样的新市民,我觉得这一点对于我们城市管理者来说提出了更高的考验。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