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天起,黑洞不再是传说

网络 王林 2019-04-11 02:47  阅读量:7678   

  从今天起,黑洞不再是传说

  张梦然

  有关黑洞性质的所有论辩、怀疑、争吵,一直都是名副其实的理论战,因为双方辩手都只能拿到间接证据。

  这是科学史上最令人无语的一件事。在没有任何直接观测辅佐的情况下,关于黑洞的数学模型却完善到不可思议的地步。  

  “我们为啥要耗费人力财力去研究这个所有的证据都不过是计算出来的东西?”门外汉的问题问了30年。

  答案:因为黑洞就在那里。

  在我们所有人头顶,在几乎每个大星系的中央,黑洞无声无息地盘踞、吞噬、辐射。当天体物理学发展到一定程度,没有任何一个文明可以对黑洞视而不见。

  绕不过,除非我们不想让科学向高阶迈进。

  科学既不会忽略小到无法体验的粒子,比如中微子;也不会避开大到超过想象的物体,比如黑洞。

  “煤库里找黑猫”没那么容易。不过现在,一张行星级观测网已经铺就。它温柔,比任何独立设备都更了解黑洞;它强大,能达到足够分辨率来区分光被拉入黑洞时的状况。拜其成全,从来都无法直接观察到的黑洞将“眼见为实”。

  更重要的是,其中的物理现象还很可能阐明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间的巨大矛盾——众所周知,这二位“不和”已久,皆因我们找不到一种既是宏观又是微观的东西。而黑洞,恰好兼具大尺度宏观物体形态和小尺度微观量子理论的特性。

  天地间奇事多,莎翁这句话用来描述宇宙再好不过。当我们的探测技术越来越卓越,却依然不会觉得宇宙谜题正在消减,反而会发现它更多的无法理解之处。

  而黑洞,是充满谜题的深渊。它作为“未知”的化身,某种程度上也试探了人性恐惧的底线。

  相比猛兽虫蛇,“不确定性”有史以来都是人类最大的胆怯。但是,从敢于夜半走出栖身的山洞,到坐上火箭奔向30万公里外的月球,所谓进步,都是在挑战每一个“未知”环境中取得的。

  人类不过是“生活在一颗普通恒星的行星上的高级猴子”,现在却敢于摆出地球口径的望远镜,窥探这个宇宙最大的秘密。

  没法不激动。只是很遗憾,打这个比方的霍金已不在,世间还欠他一个诺贝尔奖。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