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球日,听听普通人关于垃圾分类的故事

网络 王林 2019-04-22 21:54  阅读量:15236   

  世界地球日,听听普通人关于垃圾分类的故事

  新华社北京4月22日电 题:世界地球日,听听普通人关于垃圾分类的故事

  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李亚楠 杨文 熊家林

  垃圾分类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社会管理问题,但在中国一些普通人身上,垃圾分类也变成了一个个简单又暖心的故事。正值4月22日第50个世界地球日,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这些不平凡的普通人对垃圾分类的看法。  

  流浪汉沈巍:想把有用的垃圾捡出来

  近日,上海一名流浪汉在网上走红:衣衫褴褛、蓬头垢面,但谈吐不凡,时常与路人谈论经典名著。流浪汉沈巍每天主要做两件事:捡垃圾和看书。在网友的短视频中,有人问他为何20年来一直坚持捡垃圾,沈巍表示这是以公益为目的,想为垃圾减量做点贡献。

  沈巍自述,他从小就有捡垃圾的习惯。小时候喜欢阅读,但因为没有零花钱,于是就靠捡垃圾卖废品买书。走红后,很多商业公司慕名而来希望能够“包装”他,网友也提出要给他捐款,但都被他拒绝了。在他看来,他当初选择捡垃圾只是因为这是自己的生活理念:“我就是觉得垃圾里有这么多好东西被丢掉了,有的可再利用的垃圾不应该丢,丢了太可惜,我要把它捡起来。”

  有网友说,沈巍朴素的垃圾分类理念在20多年前很难被理解,现在垃圾分类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他的做法被更多人理解了。很多网友受他影响,在短视频平台上传身边的垃圾分类宣传标语、分类垃圾桶和智能回收箱。网友“刀王雨”评论称:“沈巍的垃圾分类理念开始影响到普通人,这也是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

  “最美家庭”:16年如一日 践行“绿色环保,从我做起”

  从2003年开始,江西省义安村邓小红一家在全村率先进行垃圾分类。因连续十五年坚持实施垃圾分类处理,践行“绿色环保,从我做起”理念,邓小红一家被江西省评为2018年“最美家庭”。

  邓小红是一名普通的农村妇女,十几年前的义安村垃圾乱堆、河水又脏又臭,她就提出不乱丢垃圾、要对家里垃圾进行分类。刚开始时丈夫王祥有还不能理解,觉得“就是多管闲事,瞎操心。”可是当他看着自家庭院越来越干净漂亮,听着路人不时地赞叹,心里感觉美滋滋,也主动加入进来,一家人就这样坚持了十六年。一传十十传百,村民纷纷效仿她的做法,现在全镇农户基本实现了垃圾分类处理的长效机制,取得了实效。

  很多村民都感叹:“现在走在田间小道,呼吸着新鲜空气,看到的是清澈的溪水,这些年真是大变样了,自己每天的心情也格外舒畅。”

  在评上“最美家庭”后,有网友表示,“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崇尚环保,坚持垃圾分类,坚持一年两年不难,坚持十六年难能可贵。”

  11岁的“中国好少年”:从困惑到责任,我眼中的垃圾分类应该这样做

  “我听老师讲过,15个塑料瓶可以做一件T恤,把有用的垃圾挑出来,会创造更大的回收价值。”这是陕西省2018届“中国好少年”、西安市高新二小11岁的小学生刘书妍对垃圾分类回收最初的印象。

  制作调查问卷、实地走访、图表分析,刘书妍在父母帮助下最终完成了近4000字的调查报告。“有98.4%的被调查者知道垃圾需要分类,但却有63.1%的被调查者不知道具体该如何分类。被调查者认为分类垃圾箱太少和垃圾清运车统一清运是阻碍垃圾分类的最大原因。”刘书妍告诉记者。

  刘书妍通过社会调查提出了自己对西安市垃圾分类的建议:应该选择大家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垃圾分类知识;加快垃圾清运和处理环节的彻底分离;实现垃圾分类智能化管理等,让垃圾分类时尚起来!

#p#分页标题#e#

  如今,在刘书妍带动下,她所在的班级都开始垃圾分类。“在他们看来,垃圾分类现在不再是一个简单的社会问题,更是自己的兴趣和责任。”班主任赵侠说道。

  2019年起,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将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到2020年底,46个重点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像沈巍、邓小红、刘书妍这样的普通人,他们对环保发自内心的热爱将带动更多的人将垃圾分类工作做得更完善、更环保。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