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开放强调“一诺千金” 中国释放哪些信号?
(经济观察)落实开放强调“一诺千金” 中国释放哪些信号?
中新社北京4月29日电 (记者 李晓喻)中国高层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宣布“更加重视对外开放政策贯彻落实”,建立有约束的国际协议履约执行机制。分析人士认为,这一新提法是给全球投资者和本国市场主体的“定心丸”,今后中国开放行动料将出现一系列新变化。
有观察指出,市场化、法治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是对所有市场主体而言的。高层此次提出“中国人历来讲求‘一诺千金’”,不仅是要保护外国投资者,也有保障中国市场主体合法权益之意。
除了自我约束,中方这一表述也包含对合作伙伴遵守承诺的要求。“信守承诺是双向的。”中国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称,强调贯彻落实对外开放政策,建立国际协议履约执行机制,暗含两层意思:对内规范本国各级政府和企业行为,确保合法合规;对外要求合作伙伴也重信守诺,公平对待包括中国企业在内的所有企业。
近年来,中国落实开放承诺已明显提速。外贸方面,进口关税税率一年内多次调降;金融方面,去年4月央行公布的11项金融开放具体措施目前绝大多数已经落地,极少数尚未落地的措施,其相关修法程序也已到最后阶段。
值得注意的是,“落实”一词最近频频被高层提起。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明确,要突出抓好重点工作落实,“防止口号喊得震天响,落实起来轻飘飘”。北京学者认为,在此情况下,今后中国开放行动或将有一系列新变化。
变化之一,更注重用法律法规而非行政手段来推进开放。
继今年3月审议通过《外商投资法》后,最近中国已多次表示将按照扩大开放的需要修改完善法律法规。目前,外商投资法配套法规正在加紧制定。
白明表示,与政策措施相比,法律法规的保障水平和力度更高,随意性也更小。采用法制手段有利于扩大开放真正落实,消解外界对中国扩大开放是短期权宜之计的担忧。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徐奇渊也认为,政策不确定性不利于企业建立起长期信心。用法律法规来推进开放,意味着开放规则、取向不会因宏观经济条件变化而变化,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
此前,中国已明确提出要推动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也是推进制度型开放题中应有之义。如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魏建国所言,先进的法律体系是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主要体现。
变化之二,更注重规范各级政府行为,打破国内思想观念、体制机制等方面阻碍高水平开放的种种藩篱。
此次高层明确表示,要在行政许可、市场监管等方面规范各级政府行为,清理废除妨碍公平竞争、扭曲市场的不合理规定、补贴和做法,公平对待所有企业和经营者。
白明直言,目前部分地方政府在实际操作中,确实存在不符合开放要求,违背竞争中性原则的监管行为,导致一些开放政策落地情况不及预期。为更好履行开放承诺,今后中国料将出台更加具体的规定,为各级政府划出“红线”。(完)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