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副部长徐南平谈农业科技创新

网络 李晓华 2019-04-30 18:24  阅读量:7825   

  新华社北京4月30日电 题:“给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科技部副部长徐南平谈农业科技创新

  新华社记者陈芳、胡喆

  农业科技主要创新指标跻身世界前列,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2018年达到58.3%,从温饱不足到迈向全面小康,中国农业科技创新站在了历史的新起点。

  为贯彻落实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加强农业科技创新,科技部副部长徐南平近日接受了新华社记者专访。他表示,科技部坚持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科技供给高端化、农业产业高新化、乡村发展科技化。  

  我国农业科技主要创新指标跻身世界前列

  “农业的出路在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进步。近年来,我国农业科技取得了长足进步。”徐南平告诉记者,2018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8.3%,在种植业领域,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超过96%,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65.2%,水稻功能基因组学与绿色超级稻、农作物强杂交优势利用与新品种创制等处于国际领先地位。我国农业科技主要创新指标已经跻身世界前列。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取得长足进展,农业科技创新条件平台不断完善,农业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农业科技创新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徐南平说。

  徐南平介绍,根据产业和技术发展需求,我国建设了84家农口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全国范围内已建成2个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279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相继建设省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示范区)20家,省级农业科技园992家,形成国家、地方梯次接续发展的农业科技园区体系。

  以科技特派员制度为重大标志的农业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建设成为创新驱动现代农业发展的成功实践。科技特派员工作已经覆盖全国所有县(市、区),带动农民增收超过1010万户。

  努力破解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短板

  创新体系不健全、投入总量不足、成果转化率不高……徐南平指出,应清醒认识到,当前我国在农业科技创新领域仍然存在一些短板。

  他表示,当前全国农业科技资源尚未得到有效配置。目前我国农业科技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我国农业研发投入中,企业投入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农业科技投入主要依靠政府,企业尚未成为研发投入主体,导致无法通过市场和商业模式进行有效推动。

  此外,我国农业科技推广总体效率偏低,与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突出表现在原始创新能力不足、产业支撑能力偏弱等方面。

  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加快突破农业关键核心技术”。对此,科技部正积极谋划农业农村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研究,加快成果转化应用,支撑国家粮食安全。聚焦生物种业、重型农机、智能农业、绿色投入品、畜禽疫病防控科技创新等。

  支撑乡村产业发展,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产业兴旺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徐南平介绍,科技部积极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加快建设一批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培育一批农业高新技术企业,打造若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越是欠发达地区,越需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徐南平说,当前我国脱贫攻坚进入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应把发展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方向。有了产业,贫困户和贫困人口就有了稳定的就业和收入,这也正是科技扶贫的发力点所在。要依靠科技支撑定点扶贫县发展脱贫主导产业,培育龙头企业。

#p#分页标题#e#

  徐南平介绍,科技部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紧紧抓住创新驱动这个“牛鼻子”,深入实施科技扶贫“百千万”工程,推动定点扶贫深入开展,加快先进适用技术在贫困地区推广应用,组织动员全社会科技力量,强化精准服务。

  构建多层次、多元化县域创新驱动发展格局

  徐南平认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不仅要重视创新高地建设,也要重视县域基层的科技创新,应积极构建多层次、多元化县域创新驱动发展格局。

  “去年12月,我们在湖南召开全国县域创新驱动发展现场会。下一步,我们将把科技的旗帜插到县乡村,继续走县域创新驱动发展道路,建设一批创新型县(市)和创新型乡镇,构建乡村振兴的科技样板。要完善首批52个创新型县(市)建设方案,构建多层次、多元化县域创新驱动发展格局。”徐南平说。

  此外,要加强对创新型县(市)人才对接、技术推广、平台建设的指导支持,加大对县域科技创新支持力度。加强国家科技计划成果信息的开放共享,推动农业农村科技成果跨区域在乡村流动与落地。

  徐南平介绍,今年是科技特派员制度推行20周年,科技部还将继续加大科技特派员选派力度,支持科技领军人才、高技能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等到县域开展科技服务,探索创设农科超市、乡村绿色技术转移平台等服务载体,建立和完善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打通农业技术推广“最后一公里”,推动乡村绿色生产新技术、新产品的应用。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