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学者:亚洲文明对话大会是中国推动世界和平繁荣的贡献
(亚洲文明对话)印尼学者:亚洲文明对话大会是中国推动世界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贡献
中新社雅加达5月5日电 题:印尼学者:亚洲文明对话大会是中国推动世界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贡献
中新社记者 林永传
“亚洲文明对话大会是中国推动世界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宝贵贡献。我很高兴被邀请参加大会,也很自豪将在相关论坛上发言交流”。印尼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中国组负责人韦珍玉(Veronika Sintha)近日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说,这几天她正对提交大会的论文进行最后的仔细修改。
亚洲文明对话大会本月中旬将在中国北京举行,应邀参加大会并将在分论坛上发言交流的韦珍玉认真撰写了《和谐世界的相互交流》论文。她认为,作为生活在同一个星球上的人类需要和平与和谐,而“相互交流”是达成人类和平与和谐的第一步。中国发起的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给了我们“坐在一起对话”和“相互对话交流”的机会。
有5年中国求学经历的韦珍玉说,她从小就对中国历史有浓厚兴趣。在广州读博士期间,她曾专门到西安观看秦兵马俑、唐代城墙等恢宏的历史遗迹。她认为,数千年生生不息的中华文化是了不起的文明。同时,作为出生、成长在印尼中爪哇、熟谙爪哇文明的地道“爪哇人”,韦珍玉在将提交给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的论文中,特意以中国儒家文化和印尼爪哇文化的和谐智慧为样本,深入阐释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明起源和文化基础。
韦珍玉认为,中国儒家“和谐”理念尊重人类生存的价值观,追求社会的和谐发展;特别注重尊重和保障人们的生存能力,倡导像对待自己亲人一样对待他人。而印尼爪哇人民拥有独特而多元化的文化,爪哇文明不会嘲讽其他文明,他们为了和谐的生活而互相尊重,具有致力于为世界带来和平、繁荣和欢乐的品格和行为。这两种文明体现的都是亚洲智慧,其“相互依存、分享喜悦、共担悲伤”的诉求,正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倡导的“和平发展,合作互利共赢”的文化基础。
韦珍玉认为,亚洲丰富的本土智慧发展出了多元文明,这些文化应该互相包容,兼容并包。亚洲人民之间的相互交流应该超越种族、文化、国家和意识形态;亚洲国家之间必须尊重彼此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
韦珍玉表示,她非常欢迎这种“对话和相互交流”,因为这本身就是“和谐共处”的最好体现,是中国推动世界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宝贵贡献。(完)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