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第一射电望远镜:助力嫦娥工程、支撑深空探测
中新网上海5月15日电 (郑莹莹)15日公布的2018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中,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的上海65米射电望远镜(天马望远镜),在同类望远镜中系统综合性能位列世界前三,为中国的探月工程、深空探测提供有力支撑,该研制项目获得科技进步特等奖。
项目第一完成人、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台长沈志强在上海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大型射电望远镜是深空探测器导航、天文学研究等领域的关键基础设施,代表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创新能力。国际上先后建设了澳大利亚Parkes 64米、德国Effelsberg 100米、美国GBT 110米和意大利SRT 64米大型射电望远镜。
上海65米射电望远镜 郑莹莹 摄
2007年,中国由四台射电望远镜(上海25米、新疆25米、北京50米和昆明40米)和上海数据处理中心组成的甚长基线干涉测量(VLBI)网,作为探月工程VLBI测轨分系统,对探月工程国家重大专项(嫦娥一号)的精密测定轨任务作出了重大贡献。
但是,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当时中国的射电望远镜天线口径小、工作频率低,严重制约着未来执行国家深空探测重大任务和开展射电天文观测研究能力。2008年,中国科学院和上海市联合立项,由上海天文台负责在上海建造一台具有多种科学用途的世界级大型可转动射电望远镜。
沈志强介绍,上海65米射电望远镜有两大任务:一是服务国家航天(探月、深空探测)任务,参加探月二、三期VLBI测轨任务,以及今后的深空探测任务(如:火星和小行星探测)。二是开展射电天文观测研究,考虑国际射电天文发展,结合中国天文设备部署和天文观测需求,提升中国射电天文的观测研究能力。
上海65米射电望远镜于2008年10月底立项,2009年12月29日奠基,2010年3月19日启动现场建设;2012年10月28日落成,初步完成工程建设任务,以“亚洲第一射电望远镜建成”入选了2012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2017年10月27日通过总体验收,实现了中国建设世界级大型射电望远镜的目标。
“上海65米射电望远镜攻克了40多项关键技术,标志着中国完全掌握了大型射电望远镜研发核心技术。”沈志强说。
落成至今已稳定运转7年,期间,上海65米射电望远镜与韩国、日本的射电望远镜联合展开观测,使得东亚VLBI的成图质量提高53%,在黑洞等致密天体研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上海65米射电望远镜先后已完成了2012年的嫦娥二号扩展任务,2013年的嫦娥三号任务、2014年的探月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器以及2018年嫦娥四号中继星和着陆巡视器VLBI测定轨任务。
沈志强说,上海65米射电望远镜运行稳定,极大提高了中国VLBI网的测定轨能力和探测器测定轨精度,成为国之重器,“探月工程某种意义上只是小试牛刀,更能发挥其潜能的在于更遥远的深空,将来到了火星、木星,乃至更遥远距离的探测时,大家会发现大口径(65米)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据悉,上海65米射电望远镜将继续服务嫦娥五号、火星探测器、探月四期(中国的月球极区探测计划)、小行星探测等的测定轨任务;另外也将继续服务脉冲星、大质量恒星形成和演化、活动星系核、X射电双星等的观测研究。(完)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