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走出大城市,依旧很美
美育走出大城市,依旧很美
4月15日,西藏自治区拉萨市第二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巴桑(右)在画唐卡。4月15日,重庆市开州区大德镇大慈中心小学“乡拾乡韵”工作坊,同学们在绣麻袋壁挂。
4月15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华山中学的两名女生在进行木刻版画的制作。
4月17日,江苏省苏州市国际博览中心,福建安溪华侨职业中专学校的学生正在引导参观者体验藤编制作。4月15日起,全国第六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学生艺术实践工作坊在这里举行,来自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学生展示了各具地域及民族特色的美育项目。
4月17日,浙江杭州富阳区富春第五小学的“天然草木染”工作坊,来自成都新都西街小学的同学们在体验制作树叶标本。
4月17日,四川宜宾南广镇中心小学校糖画工作坊前门庭若市。4月17日,上午的活动结束后,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西关小学的孩子们在工作坊旁的餐厅吃午饭。
4月17日,工作坊的孩子们排队等待吃午饭。
“已经毕业了两届学生,加上现在在学校就读的,一共有来自西藏各个地方的139名孩子在这里学习唐卡绘画技艺。”近日,全国第六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在江苏省苏州市举行,在同时举行的学生艺术实践工作坊上,来自西藏自治区拉萨市第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边巴次仁老师热情地向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介绍着身边几名正在专心作画的学生。
来自北京的“毛猴”、来自贵州的扎染、来自苏州的纸扇……全国的53个学生艺术实践工作坊一起在苏州亮相,分为“彩梦编染”“扶陶塑形”“墨香书画”“创意空间”“乡情乡韵”“艺境通达”六大板块,呈现了众多具有地域特征、民族特色和教育特点的优秀传统项目。
曾经,美育在学校教育工作中所处的位置比较尴尬:人人都知道它重要,但是真正开展起来时重要位置便迅速下降。“在学校教育中,美育是比体育还要短的那个短板。”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曾经这样说。
近两年这种局面已经有所改观。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国务院发布的第一个学校美育文件。当年,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办法》《中小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自评办法》《中小学校艺术教育发展年度报告办法》等多个文件,填补了学校美育评价制度的空白;2017年,教育部出台了《学校体育美育兼职教师管理办法》,以期解决学校体育美育教师紧缺的问题;今年4月,教育部又印发《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对新时代高校美育改革发展提出明确要求。
这一系列政策文件的出台,为学校美育政策体系构建起了“四梁八柱”,在政策保障的前提下,中小学美育有了较大的改善。据介绍,现在全国已经有87%的学生在中小学接受了艺术教育,65%的学生参与了的艺术社团或兴趣小组,学习掌握了艺术技能。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连续开展13年,中央财政专项资金累计投入9.54亿元,惠及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千万名高校学生。
#p#分页标题#e#提到美育,人们还有一个印象:美育似乎总跟“城乡差距”联系在一起,在大城市的学校中开展美育,似乎总是顺理成章,而在农村学校开展美育总会遇到师资、场地、观念等很多困难。在多次采访中,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也发现,在广大农村及不发达地区,最缺的就是音乐、美术等美育老师。
近日,记者随着教育部组织的“落实全教会 奋进迎华诞”1+1系列采访走进江苏省的几所乡村学校时发现,当美育走出大城市,真正走入农村学校时,美育焕发出了极大的教育能量——美育走入农村学校,依然很美!
记者到达江苏省扬中市丰裕中心小学时,四年级3班的周瑞娟正拿着剪刀做着剪纸。“我们这里最著名的就是河豚,我剪的这个作品名字是‘河豚与小朋友’。”周瑞娟说。
据了解,丰裕中心小学不仅是一所农村学校,而且学生中的随迁子女也较多。一个偶然的机会学校引进了剪纸艺术,从此之后,美育便在这里扎下了根。
走进学校,学校大楼的墙上就是一幅巨幅的剪纸作品,学校的角角落落也能随处可见剪纸的影子,就连“×年级×班”这样的班牌,孩子们也能发挥想象力,用剪刀剪出或者站立、或者摆着造型的“小人”作为笔画,然后再用这些笔画组成自己班的班牌。
而丰裕中心小学的孩子剪纸时,没有现成的可以模仿的作品。孩子们手里拿着红纸和剪刀,略作思索便开始创作。没有人在红纸上打草稿,孩子们拿起剪刀的那一瞬间,便不再会犹豫。
“我们的剪纸是‘信天游’式的。”丰裕中心小学校长黄良忠说,不打底稿,让孩子们自由发挥。据了解,当把剪纸艺术带入校园后,“用什么样的理念去教孩子”便成了学校领导和教师思考的课题。经过最初的实践,学校发现,一味临摹、按稿刻出的剪纸教学,阻碍了学生思维和创造力的发展,所以学校打破传统教学,借鉴了中国民间剪纸之精髓,创造了这种‘信天游’式的脱稿剪纸的技法,“这种做法是立足学生发展的一大创新,鼓励儿童把头脑中新奇、大胆的构思无拘无束地展现出来。”
在农村学校实施美育还有一个得天独厚的优势:能与当地民间传统艺术紧密结合。
江苏省扬中市新坝中心小学有一个“博弈斋”。该校经过多方走访和收集,收藏了苏州刺绣、南京云锦等全省各地具有代表性的工艺品。正因为有了这样“接地气”的艺术熏陶,学校给学生提供了有23种课程的“超市”:吹竹笛、习舞蹈、练合唱、刻版画、做泥塑、编柳器……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爱好进行选择,同时还创设了45个社团,构建了包括普及+学校特色+地方特色课程在内的多维度艺术课程结构。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走进新坝中心小学时,这里的孩子正在上笛子课,而给孩子上课的是当地民乐制作大师常敦明及他的弟子。
“农村孩子同样有对美的欣赏和渴求,也同样有在艺术天地里展示才华的实力。”新坝中心小学校长朱林武说。
“学校美育不仅是吹拉弹唱,它还有更重要的综合性育人的功能。”王登峰说,确实,当美育与农村学校结合,孩子们内心的美一下子便被释放出来,他们所呈现出来的创造力,有时是城里孩子也望尘莫及的。
2014年,来自扬中市丰裕中心小学的梅雨应邀参加了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访华的外事活动,为贵宾现场进行剪纸;2017年梅雨的弟弟梅乐又远赴北欧参加“指尖中国·丝路剪影”北欧剪纸展,用手中的剪刀为北欧的青少年“讲述”着精彩的中国故事。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