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届上海大学生电视节开幕
第十二届上海大学生电视节开幕
“海派纪录片见证改革、面向未来”高峰论坛举行
6月2日,第十二届上海大学生电视节暨“海派纪录片见证改革、面向未来”高峰论坛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上海大学生电视节是“国家教育部高校文化建设优秀项目”,至今已成功举办十一届,其组织规模庞大、参与人数众多、社会覆盖面广,已成为国内外知名、大学生自主举办的“全国青年影视盛典”。本届上海大学生电视节旨在鼓励大学生们更多地关注自己、关注社会、关注国家、关注世界,在实现自我成长的路上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华东师范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王宏舟在致辞中表示,一流大学离不开一流学科、一流人才、一流文化,华东师范大学把办好上海大学生电视节等大型文化项目作为学校一流大学建设的重要契机和举措,希望以此更好地推动学科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及社会服务能级。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校长俞振伟说:“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热切希望青年学子们怀揣着影视梦想,勇敢实践,勇敢创新,奋力开拓,放飞青春梦想。”
俞振伟和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院长吕新雨,以及来自主办高校的学生代表吕姝茸、李思昱共同按下大屏幕的启动按钮,第十二届上海大学生电视节正式拉开帷幕。
华东师范大学团委书记刘麒介绍了本届电视节主持人大赛的相关情况,并宣读了主持人大赛获奖名单。
在全场观众的倒数计时声中,王宏舟、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陈雨人、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院长吕新雨等为“华东师范大学、SMG共建‘海派纪录片研究基地’”、“传播学院、SMG纪录片中心共建‘教学实践基地’”、“SMG‘名优新播音主持人’驻校工作站”等共建项目揭牌。
当天,本届上海大学生电视节 “海派纪录片见证改革、面向未来”高峰论坛正式开展。六位业界专家和导演首先通过Mini-TED演讲和现场观众分享了心得体会。
真实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SMG记录片中心负责人李逸分享了以《记录回归初心,真实启发思考》为主题的演讲,回顾了SMG纪录片中心的“前世今生”。他认为,纪录片发展到当下这个阶段,需要回望一下纪录片的初心到底是什么。纪录片更多的是用真实的镜头记录当下,只有那些没有经过商业化包装的,非常质朴的纪录片才能够打动人心。
《上海解放一年间》导演谢申照分享了题为《让历史“活”起来》的演讲。《上海解放一年间》是一部历史类纪录片,是为了上海解放70周年而拍摄制作的,充分体现了中国的发展变革。纪录片5月27号在东方卫视播出后,又投放在B站,得到了许多观众特别是年轻人的积极反馈。谢申照导演介绍到,在《上海解放一年间》中,历史不再是黑白的、宏大的、停滞的,历史素材也不再局限于简单的无声影像和旁白,而是添加了很多人声、车声、船声,让历史真正鲜活起来。
《东京审判》导演、制片人陈亦楠分享了题为《用国际语言讲好中国故事》的演讲。《东京审判》第一季作为一个小成本纪录片,一举拿下亚洲电视奖最佳系列纪录片奖。荣誉的背后是导演组成员们面对困境时的不懈努力。《东京审判》向当代人客观、冷静地分析了那一段历史,让历史不被忘却。
《巡逻现场实录》导演邵英藜主要介绍了新媒体时代下该片是如何诞生的。该纪录片前期在微博、B站等各大网站进行预热宣传,二次传播迅速使得这部警务纪录片成为了网红爆款。
#p#分页标题#e#《人间世》第二季总制片人周全分享了题为《在医院,我们阅读社会》的演讲。医患关系是近几年来的热点话题。周全导演指出,在特定的中国语境下,人们对医院的期望和现实医疗的差距是这类社会问题发生的源头所在。所以,《人间世》直面医院的现实,希望通过最真实的纪录破除人们对医院及医生职业的刻板印象。
《1/7十周年纪念片:一个电视栏目的家国十年》导演、SMG融媒体中心首席导演吴钧分享了题为《对编机+场记本:对抗遗忘》的演讲,讲述了他剪辑电视栏目《1/7》十周年纪念片背后的故事。吴钧认为,十周年纪念片的剪辑不止是素材的组合,更是对社会巨变的理解,对国家命运的思考,对这个时代发展的记录。
演讲结束后,传播学院副教授罗薇老师与五位纪录片导演深入交流,共同讨论了海派纪录片的改革与发展。论题包括:应该如何认识海派记录片?海派纪录片有着怎样的现实意义?我们当下能够做些什么?应该怎样看待历史类纪录片的搬演问题?热门纪录片是否会走上大荧幕?嘉宾结合自己的从业经历和拍摄经验,参与了相关话题的讨论。
吕新雨在总结时说,“我希望上海大学生电视节像大海一样,能够汇集起中国年轻人的声音和才华。”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