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科学工程应由国家层面管理
■徐耀
有学者撰文指出,中国大科学工程正面临着信任危机和资源危机,我认为很及时。在科学界即将被一些基础尚未足够扎实的科技进步,以及不负责任的媒体营造的科技繁荣冲昏头脑之前,这个提醒相当于醍醐灌顶。
我对大科学装置的认识从在北京同步辐射装置线站做实验开始。我读博士至今,在北京同步辐射装置和上海同步辐射装置上做实验已经有数十次,其间见证了我国同步辐射技术的迅速进步,也看到了制约其发展的不足之处。
得益于中科院开放务实的学术环境和管理制度,中国的同步辐射装置已经逐步成为世界重要的应用基础研究基地,为生命科学、材料科学、极端条件下物理化学,乃至光学技术、光学工程等方面源源不断地提供数据和建造经验,培养了大量人才。
就我所从事的胶体化学而言,同步辐射给我提供了看清楚胶体和薄膜微观现象的有力工具。在我看来,依靠中科院管理的这两个大科学装置是成功的。
当一个大科学装置涉及更多更大的机构时,只依靠一个主体机构来管理就会出问题,内部斗争会极大降低整体效率,较低的投入产出比将使投资不断增加,最终导致要么工程在财政不能支持时下马,要么在主导权争夺和互相排斥中破产。因此,大科学工程需要最高层级的指挥。
美国的LLNL实验室主要做惯性约束聚变研究,这个机构有上万员工,研究任务隶属美国能源部管辖,但其运营由第三方机构负责,拨款由国会批准。
这样的机构设置有几个好处:任务导向可以避免其成为一个类行政部门,从而保证其研究机构的本质;拨款级别高,避免预算误差,主要是由内部争夺引起的重复计算的预算,以及准确判断预算秩序,也就是重要性优先;运营独立可以一定程度上避免在我国屡屡发生的“屁股决定脑袋”之类本位主义的事情。这种机制下,任务被逐级分解到个人,不管这个人原来在什么单位供职。一句话,一个大科学工程用一种“语言”说话。
像同步辐射这样的大科学工程其实还不算大,中科院的管理能力足够了,也能办好。但有些涉及多部委合作的大科学工程则是关乎国计民生名副其实的“大”,这种工程除了需要举国体制来聚拢人才,更需要最高层级的指挥,即由全国人大决定任务和预决算,由国务院决定组织方式和运营模式。
国内类似于LLNL的任务由隶属关系不同的两个研究所承担主体任务,加上大量外围合作单位,组成一个很难善终的大科学工程。
两个研究所以及各自的上级主管部门争夺任务主导权,以此为起点,项目经费分配、冠名权被层层争夺,在工程内部形成一个错综复杂的人事关系局面,管理效率低下,完不成任务无法问责,因此技术进展缓慢。
从管理上讲,这样的大科学工程不应该由一个层级较低的单位来主持。从承担单位的角度讲,承担超越其能力的任务是不负责任的。大科学工程任务意味千万纳税人的钱,承担任务意味责任,而不是名誉。
大科学装置是高度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对国家管理能力的考验。设立最高层级的指挥系统,最高长官不能是科学家,必须是品德高尚的专业的管理人才,因为目前很难找到没有本位思想、兼具管理特长的科学家。这样且行且总结,步子不要大,要稳,才能成功。
(http://blog.sciencenet.cn/u/ICF2009)
《中国科学报》 (2018-10-26 第2版 博客)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