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岁院士施仲衡:创中国地铁多个“第一”

网络 admin 2019-02-02 22:35  阅读量:6572   

在交大,有这样一位老人:

 

他是新中国第一个留苏学地铁专业的人,他参与我国首条地铁的建设;

 

他的职业生涯至今,创造了中国地铁的多个“第一”;

 

他自2000年来到北京交通大学后,先后培养了30多名博士、博士后研究生,现都已成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的栋梁之材……

 

他说:这一辈子最高兴的就是看到地铁连接城市的千家万户,为大家带来便利,为城市带来活力;

 

他说:今年我已经88岁,岁月不饶人,但只要身体条件允许,我还想为中国的轨道交通发展做一些事情,我愿意为中国地铁奋斗终生……

 

他,就是施仲衡。

 

今天,通通就来说一说他的故事。

88岁院士施仲衡:创中国地铁多个“第一”

 

人物档案

 

施仲衡,中国工程院院士,1959年毕业于莫斯科铁道运输工程学院,获地下铁道副博士学位。他引领了我国首条地铁——北京地铁1号线的建设,主持了我国许多大城市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建设规划、可行性研究的评估审查工作,主编了中国第一部《地下铁道设计规范》和《地下铁道设计与施工》专著,主持国家一系列重大科研课题研究,对于推动城市轨道交通健康、可持续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这是我这辈子做得最专注的事情”

 

10月中旬的北京已经步入深秋。在北京交通大学城市轨道交通研究中心,今年已经88岁高龄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交通大学教授施仲衡向《北京晚报》记者提到他和地铁的故事时,说到:“这是我这一辈子做得最专注的事情。”

 

这位与地铁打了大半个世纪交道的老人,见证了首都地铁从“单”到“多”走向四通八达。当年北京修建我国第一条地铁——1号线,他就是前期试验段的技术负责人。当年正是他的据理力争,改变了这条地铁的修建方案,提出深埋改浅埋方案,主持完成了浅埋地铁车站关键性技术的试验研究,也换来了我们如今乘坐的舒适、便捷、安全。后来北京地铁越来越多,人们出行越来越方便,老爷子由衷的高兴。只要身体条件允许,他总是会去那些新开通的地铁走一走,看一看,1号线、2号线、4号线……都留下了他的身影。他说:“这一辈子最高兴的就是看到地铁连接城市的千家万户,为大家带来便利,为城市带来活力。”

 

从小生活成长在长江边的施仲衡为何选择与铁路结缘呢?他笑着说,这是受到了舅舅陈昌言的鼓励。陈昌言是我国著名桥梁专家,后来担任南京长江大桥的总工程师。 “中学毕业时舅舅对我说,你去学‘铁路’吧。现在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未来火车一定会跑遍华夏大地,学‘铁路’大有作为。”施仲衡说,学铁路,当时全国最好的学校就是中国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1950年9月,他就背着行李,北上求学。1954年,已经更名为唐山铁道学院的学校决定发展隧道与地下铁道学科,在桥隧系成立了隧道与地下铁道教研室,留校任教的施仲衡参与了该学科的组建,从此与轨道交通结下不解之缘。他说,如今60多年过去,回忆起来,自己依然能感受到当年的热血沸腾,对未来无限憧憬。

 

“得往外多跑跑才更硬朗更精神”

 

一般人到了花甲之年,就可以告别工作岗位,颐养天年了。可对于施仲衡来说,60岁之后,他反而更加忙碌了。上世纪90年代,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都迎来了地铁的高速发展期,投入地铁建设的他创造了中国地铁的多个“第一”。

 

1993年,他带领技术人员主持了我国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第一个国际招投标项目——广州地铁1号线,并在国内首创了地铁工程设计监理制度。“这些年来,父亲总是往外地跑,我们担心他身体受不了,老爷子总是说,得往外多跑跑,才更硬朗,更精神。”施仲衡的女儿说。

 

进入新世纪,到了古稀、耄耋之年的施仲衡带领团队开始攻坚轨道信号等地铁自动化运营技术。他说:“现在城市里地铁越来越多,只有实现自动化,才能实现轨道交通网络高效运行,这种核心技术,我们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作为顾问,他多次参加技术研讨,为我国自主研发轨道交通信号系统提出了大量建设性意见。

 

2010年,拥有百分百“中国血统”的CBTC轨道信号系统在北京地铁亦庄线上试运营。这标志着轨道交通信号系统依靠纯进口技术的历史正式结束,每公里建设费用也相比过去大大下降。

 

去年底,北京地铁燕房线的开通吸引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这是我国首条自主研发的全自动运行地铁线路,智能化水平达到了国际一流,实现了“无人驾驶”。施仲衡作为技术专家参与了燕房线的技术研发应用。

 

88岁院士施仲衡:创中国地铁多个“第一”

88岁高龄依然会经常到学校

 

“安全是轨道交通建设运营的头等要素。如何确保安全,最关键的是人的因素。一定要提高从业人员的道德和技术素质。”这是施仲衡一直强调的。职业生涯至今,带好每一位学生,一直是施仲衡孜孜不断的追求。

 

88岁院士施仲衡:创中国地铁多个“第一”

1959年学成归国

 

1959年,他从苏联学成归来,回到唐山铁道学校任教,兼任地铁教研室副主任,6年后当他调到北京地铁工程局时,已经亲手培养了三百多名学生,不少人已经成为后来国家铁路建设事业的骨干,如工程院院士王梦恕,原铁道部副部长蔡庆华等。2000年来到北京交通大学以后,施仲衡以70岁高龄出任学校教授、博导和城市轨道交通研究中心主任,开展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等工作期间,先后培养了几十名博士、博士后研究生,现都已成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的栋梁之材。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