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新农人:种地全程现代化
中新网吉林7月30日电 (石洪宇 柴家权)盛夏时节,29岁的张楠楠顾不上炙烤的高温,蹲在水田地旁细心观察着稻苗。稻苗长势喜人,她仍需对水分、虫害、温度进行研判,以预估秋收时的产量。
张楠楠是吉林省吉林市昌盛农业服务有限公司的总经理。5年前,这个女孩还在咖啡馆工作,梦想着成为一名一流的咖啡师。
张楠楠在工作中。石洪宇 摄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张楠楠慢慢改变了原本的想法和自己的人生轨迹。现在的她认为,新农人这个身份“很酷”。
只要来到田地,张楠楠就变成了“技术控”。她能熟练掌握无人机的操作技巧,带领着工人们给自家农场的285公顷稻田做植保。
张楠楠展示自家的现代化农业设备。石洪宇 摄
还有“更酷”的是,她还会在农作物生长、收获的不同阶段指挥各种大型设备协同作业。譬如,多架飞行器同时飞行的航化作业,协调轰轰作响的收割机在稻田里奔袭……
张楠楠说,在她经营的农场,种地真正实现了全程的现代化。“包括灌溉都可以用电脑控制。”
现在的张楠楠可以熟练地驾驶着越野车穿梭于田间地头。“原来觉得在城市里生活很方便,现在我更喜欢田间的生活,觉得这里更自由。”
张楠楠新农人的身份与政策变化有着直接的关系。2015年,吉林省设立长吉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区,以吉林市永吉县万昌为核心的万公顷绿色水稻生产基地被确定为“现代农业发展先导区”。
张楠楠展示自家的现代化农业设备。石洪宇 摄
这处万亩良田是当地人的骄傲。“万昌大米家喻户晓,高标准农田可以实现机械化作业。”张楠楠说,在深思熟虑后,她决定回乡务农。
机械化作业、政策红利对农业的加持,让张楠楠看到了未来大好的前景:效率提高,种植面积会增加;科技让稻米品质优良;对“耕种管收”的全链条掌控,可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目前,万昌先导区已建成高标准农田14.1万亩,采用的组合式轨道渠埂可以实现机械化、智能化运送秧苗、肥料以及进行病虫害药物喷洒机械化作业。
“科技是农业的未来。”张楠楠说。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