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把科研管理做成一门学问

网络 林晓舟 2019-07-31 14:48  阅读量:15044   

 
 
他们,把科研管理做成一门学问  
 

一提到科研机构和高校里的管理支撑人员,人们通常都会联想到“跑腿打杂”、“端茶倒水”等字眼,他们既不是科研活动的“主角”,工作也谈不上有多“高大上”。

但总有人更有远见。“没有一流的管理就没有一流的科研。”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智能感知与计算研究中心主任谭铁牛常常这样说。从1997年放弃英国雷丁大学终身教职回国后,他就把重视科研管理的先进理念带回到所里,不断提高管理的“技术含金量”。

在他的勉励和支持下,中科院自动化所智感中心组建起一支高素质的管理团队,并在中心的科研工作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酒香也怕巷子深”

电梯在中科院自动化所智能化大厦16层打开,一面充满未来感的高科技展示墙就出现在人们面前。

这面展示墙是可移动设计的,参观者只要跟随着可交互显示屏一起“漫步”,就能对中心的概况有充分的了解。看完展示墙,人们会进入成果展示区,机器人“小智”、 远距离虹膜人脸一体机、人脸识别仪、步态识别场景展示、“神眼小V”等人工智能科技成果让人应接不暇。

这些堪比专业科技馆的成果展示,其实蕴含了科技管理团队的一片匠心。

成立六年来,智感中心致力于研究泛在智能感知理论与技术以及与之相伴的海量感知数据的智能分析与处理,在相关研究领域发表800余篇期刊与会议文章,授权及公开专利200余项,并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全国发明专利优秀奖等荣誉。

“但是,酒香也怕巷子深,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就需要加强宣传和展示。”主抓管理的中心副主任马丽霞说,“一般研究机构的展示墙通常是挂几幅海报,这样确实比较省事。但智感中心既然是研究智能的,成果展示也得有科技感,不然怎么能让人真正体会到人工智能带来的巨大变革呢?”

在这种理念的牵引下,马丽霞带领团队打造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演示机器人“小智”,“小智”集合了人脸识别、虹膜识别、心跳检测等多项成果,可谓智感中心成果的“集大成者”。

此外,他们还面向近年来兴起的新媒体,设计了“智能西游记”的H5手机页面,诙谐幽默的动漫在让人捧腹之余,也达到了传播人工智能知识的目的。

“科学家不是‘表哥’‘表姐’”

在科研活动中,填表、报销是广为科学家所诟病的“老大难”问题。在很多科研单位,每到关键节点,科研人员就变成了“会计”,整天忙于贴发票、填表格;而管理人员,则对科研项目不甚了解,往往是课题负责人让做什么就做什么。

“科研人员时间很宝贵,不能把他们逼成‘表哥’‘表姐’。”智感中心综合办公室行政主管尹丽萍说,“但项目管理千头万绪,想要切实提高工作效率,并不容易。”

的确,在智感中心做管理,还真得有两把“技术刷子”。

为了做好课题管理,中心管理团队为每个课题都设立了一份“档案”,详细记录课题的起止时间、实际负责人、重大时间节点等信息,每年对照这份档案制定年度计划表,按时提醒课题负责人提前准备,让项目管理更有预见性;管理人员全程参与科研项目的管理,在项目申报、立项、中期检查、验收等各个环节,帮助科研人员完成一般性表格、报告等的填写,同时定期组织召开各类工作会议。

#p#分页标题#e#

同时,管理团队还建立了一个内部资源共享平台,平台上可以查看中心的科研成果、管理规定和学术活动,职工和学生可以进行开放性的编辑,学生毕业时,他们在读期间的论文资料会打包上传到平台上供新生学习参考,帮助他们尽快找到自己的研究方向和兴趣点。

从技术人员转型为管理人员的行政主管郭瑞娥,更是利用自身所学,在word中开发了小程序,实现了论文成果数据筛选和输出的自动化,为科研人员项目申请、奖励申报、课题验收查找文献工作提供了快捷的手段。

“管理人员要当好‘全能助手’,不光要细心,还得会想办法。”马丽霞说,“只有我们管理人员转变思想,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创新管理,规范管理,才能把科研人员从事务性的工作中解放出来,真正为他们‘松绑’。”

既“下得厨房” 又“上得厅堂”

除了承担科研任务,智感中心还积极投身成果转化工作。这些年来,中心共吸引社会资本3亿元,孵化了5家高科技公司,成果遍地开花。

例如,中心的虹膜识别技术在智能手机、反恐维稳、边境安检、煤矿安监、公安司法、银行支付、儿童防丢、联合国难民管理等领域开展了规模化应用,用户累计数千万,产品出口欧美,改变了我国在这一战略高技术领域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些产学研一体化体系的建立与发展,同样离不开管理团队的努力。

“我们中心早期孵化的公司,由于没有做好管理和规划,科学家缺乏经验,出现了很多问题,也吃过亏。”马丽霞坦言,在“痛定思痛”之后,他们决定替科研团队先走一步,做产业化的“先遣部队”。

她和同事进行了充分的调研和学习,咨询了法律和资本界的专业人士,制定出了中心产业化的流程和制度,为其后孵化的两家企业的成功转化奠定了良好基础;在所地合作方面,马丽霞带领团队到多地进行实地调研,进行了可行性论证之后,汇集多方资源优势,创新研究所、地方政府、企业三方合作共建模式,推动中科院人工智能成果助力地方经济转型升级。

多年来,凭借专业化的贴心服务,这支高素质的科研管理团队赢得了科研人员的好评。中科院自动化所研究员赫然评价称,中心管理团队既“下得厨房”,又“上得厅堂”,既能很好地完成琐碎的基础工作,又能够冲锋在前,开拓创新,大大减轻了科研人员的负担,为大家营造了和谐温馨的科研氛围。

“科研管理不是‘打杂’,而是一门高深的学问。”在马丽霞看来,用做学问的态度去做管理,就能获得集体和个人的共同发展。在他们的努力下,智感中心连年获得自动化所团队考核第一名,并于今年被授予中央国家机关青年文明号荣誉称号。

这也正是谭铁牛对智感中心的期待。“让科学家负责科学问题,管理者负责管理工作,扬长避短,相互促进,才能最大程度地释放科研人员的潜能,创造出更多造福公众的科技成果,才能引来源源不断的科研‘活水’,为社会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事宜,请联系:shouquan@stimes.cn。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