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莲稻”国际化加速:更好惠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红莲稻”国际化加速:更好惠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8月29日,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湖北研究院的重点咨询项目“红莲型杂交水稻国际合作发展战略研究”在武汉大学正式启动。该项目将进一步加速武大“红莲稻”的国际化进程,并在深入合作的基础上,更好地惠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当天上午,来自巴基斯坦、孟加拉国、越南等国家的官员、学者和企业家代表一行实地观摩了武汉大学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鄂州基地,并就红莲型杂交水稻育种、栽培相关问题与中国科学家进行了现场交流。
红莲型杂交水稻是以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朱英国为领军人物的科研团队经过40多年攻关培育出来的良种,具有高产优质、氮肥高效、耐高温、生态适应性广、繁殖制种产量高等优势,既可在我国长江流域用作中稻,华南稻作区用作早、中、晚稻种植,也适合在南亚、东南亚和非洲国家推广种植。
据该项目联系人、武汉大学教授朱仁山介绍,在原有的优势基础上,“粤优938”和“红莲优6号”等系列“红莲稻”新品种显著增强了抗稻瘟病和抗褐飞虱特性,而且在杂交稻种子生产中可以实现父母本同期、同田、同机直播,显著降低了种子成本。目前,红莲型杂交水稻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特别是在菲律宾、印尼、越南、巴基斯坦和非洲等国家和地区表现非常好,据不完全统计,“红莲稻”国内外累积推广已经接近4亿亩。
为积极推进红莲型杂交水稻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推广应用,武汉大学研究团队访问了巴基斯坦、缅甸、孟加拉等国,与当地科研院所和企业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开展了本土化科研合作育种工作。
朱仁山表示,红莲型杂交水稻在南亚、东南亚和非洲国家的推广应用,对于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走出去”战略,实现我国优质杂交稻种子出口,提高东道国水稻产量和农民收入,保障国际粮食安全等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