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岁的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张礼坚持一线教学

网络 admin 2019-02-02 22:37  阅读量:6295   

93岁的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张礼坚持一线教学

清华园内,绿树成荫,钟灵毓秀。

同每一方饱经岁月的建筑、草木一样,一位老者,在这座百年学府内,见证了清华园的岁月变迁、也见证了一代代清华学子的成长,他就是93岁高龄,依然坚守本科教学一线的物理系教授张礼。

张礼,1925年出生于天津,1946年以理学院第一名的成绩从辅仁大学毕业。1949年,他放弃在美国康奈尔大学免费攻读研究生的机会,回国赴解放区,并于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3年,他前往苏联列宁格勒大学做理论物理研究生,1957年回国后开始在清华大学任教。他曾任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核物理教研组主任、副系主任、系主任,也是清华大学物理系1982年复系之后的首位系主任。

作为已经在一线教学60多年、清华大学年龄最长的授课教师,张礼觉得自己还不老。

让学生理解物理学的奥妙,并激发他们的兴趣,是最幸福的事

清瘦的身形、满头的银发、慈祥的笑容、矍铄的目光、敏捷的思维、洪亮的声音……很难相信,坐在记者面前的张礼老先生,已年逾九旬。

每年,张礼都会给学生讲授《量子力学前沿选题》,为了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前沿课题和科研动态,张礼时刻要求自己保持对前沿的敏感,并在讲义中加入对前沿问题的介绍与思考。

一周讲授两次课程,每节课前,张礼都要花一个下午和一个晚上的时间准备。即使已经讲授了不知多少次,他仍然投入地备课,而即便没有课时安排,只要在阅读文献时有了新发现,张礼也总是会寻找机会尽快讲给学生听。

支撑他的,有身为人师的责任,更有对物理的热爱。

在位于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的张礼办公室内,墙上悬挂了4幅科学家的肖像,其中3幅都是他的学术偶像——著名物理学家费曼。在美国留学期间,正是因为聆听了费曼的讲课,张礼坚定了自己对物理的热爱。

也正是这份爱,支撑他尽可能地将更多的知识、发现传递给学生,力求激发更多年轻人对于物理学的兴趣,走入物理研究的领域。“物理实在太深奥了,有一点抽象,但很有意思。我希望我的学生能够热爱物理,因为在我看来,这是一门值得深入探索的科学。”

在课堂上将每个知识点和前沿发现透彻地讲给学生听,让学生能够理解个中奥妙,并激发他们的兴趣,是张礼觉得最幸福的事。

善于思考,敢于质疑,是科学家必备的素质

作为教师,张礼最高兴的时刻,是看到学生对物理学表现出好奇心和求知欲。

有一次,张礼发现课堂上有名爱提问的学生,经人介绍后得知,这名学生刚上本科二年级。“学我这门课必须先学量子力学,而量子力学一般在三年级上学期开,可这名学生才二年级,就已经学完了量子力学,这说明他真的热爱。每逢遇到这样的学生,我总是感到很高兴的。”

这名让张礼印象深刻的学生叫韩同航,一直风雨无阻地“蹭课”,“张老师为这门课花了很多心血,深入浅出,视野开阔,为我打开了一扇大门。” 韩同航回忆,自己第一次接触张礼,是在系里听讲座,“那时我就注意到,每次讲座,第一排总会端坐一位老先生,认真聆听,而且常常作为提问者,与演讲者交流。”

时刻保持对学术的敏感,时刻保持对未知领域的好奇,时刻保持求学好问和质疑的科学精神,这是张礼对自己的要求,也是学生们从张礼身上获益最多的地方。

在张礼看来,善于思考,敢于质疑,是科学家身上必备的素质。“我之所以希望每个学生都能善于思考,是源于我自己的一个遗憾。”张礼说,在苏联列宁格勒大学读研期间,自己做出一篇小有成就的学位论文。之后,学校物理研究所为他安排了一个类似博士后的位置,希望他能够有更大的突破。但遗憾的是,张礼并没有理解学校的良苦用心,不仅没有深入思考,也没有去请教专家,只是完成任务式地简单算出数值结果交了差。直到几年后,一位美国教授用他的方法深入研究了凝聚态的多子系统,发展了“正子湮灭谱学”,他才知道自己错过了一个重要的发现。

“后来,这位美国教授访问清华,在作学术报告时还专门感谢了我。”那一刻,张礼百感交集,“归根结底还是因为科学精神的欠缺”,张礼将自己的遗憾作为反面教材,讲给一届又一届的学生听,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希望他们打破既有的思路、程式。

张礼常说,唯有思考,才能提出问题,唯有提出问题,才能发现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才能创新,进而推动学科的进步。

不到讲不清东西那天,就不会放下

在自己80岁的生日宴上,张礼曾发表过一个演讲,“我梦想有一天,清华物理系能够成为学术创新的一个‘点’。”这个演讲,至今仍在学生中广为传颂。

“现在是我们请老外来讲学,等到我们这里有好多发光的‘点’,老外就会主动来向我们学习。”张礼常跟学生说。

令张礼感到欣慰的是,自己的梦想已经部分实现,“现在的清华物理系,正在朝着一流学科迈进,这是让人欣喜的进步。”

但在张礼看来,学科的进一步发展,还需要依靠一批一流大师的涌现,“一流的学科,需要科研人员之间做到没有门户之见的学术交流、毫无芥蒂的讨论辩争,而做到这一点,需要有若干大师的带动”。在张礼看来,学校有很多优秀的中青年教师,都有成长的潜质,“大师就像一颗优质的种子,只要外界提供适宜的环境与条件,这颗种子便可自由生长,终将亭亭如盖。”

“经常有人问我,何时退休,何时离开教学一线。其实,这个问题不需要我回答,如果有一天,我的脑子实在不行了,看不懂东西了,讲不清东西了,那我就离开了。没到那一天,我就不会放下。”

扎根三尺讲台,满头华发,初心不忘,痴心不改,只为将更多年轻人领进科学的大门,目睹更多大师冉冉升起。

年逾九旬的张礼,一边与时间赛跑,一边热切地盼望着。

(毛殷平、蒋佩妍参与采写)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