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老创业者”开公司 程开甲、王大珩曾评价他

网络 admin 2019-02-02 22:26  阅读量:19255   

 
 
“最老创业者”开公司 程开甲、王大珩曾评价  
 

20世纪50年代,陈星旦曾大概每两年时间就研制一个国家所需的仪器,堪称奇迹。

这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在20世纪60年代,我国第一次原子弹爆炸光辐射威力测试中,创造性地提出测量方案及辐射传感、模拟、标定系统,在没有任何资料可供参考、没有任何经验可供借鉴的情况下,独立解决了原子弹爆炸的光冲量测量难题。

他说,科研的成功,“天分、努力和机遇,三者缺一不可”。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徐静 通讯员高洪智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高鹤涛

专题统筹:刘文亮、罗桦琳、李天研

科研:确定是否是原子弹爆炸

1950年,在湖南大学毕业的陈星旦到东北科学研究所任研究实习员。陈星旦先是从事地磁研究后在著名光学家王大珩推荐下转行研究仪器。

研究磁力探矿仪后,他独立的科研能力开始展现,此后陆续进行温度计量标准和辐射高温计、红外探测器和光谱仪、大气光学等课题的研究工作。

对陈星旦来说,他最重要也最骄傲的科学贡献在20世纪60年代完成:在我国第一次核爆光辐射威力测试中,创造性地提出测量方案及辐射传感、模拟、标定系统。研制的两种光冲量计,在第一次及以后历次大气层核试验中得到成功应用。

那是1963年,在参加一个紧急会议中他被告知国家要爆炸原子弹,其中重要的任务之一是要研究核爆炸光冲量的测量技术。他需要确定一件事:爆炸是否是原子弹爆炸。

没有任何资料可以参考,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回到长春,他和同事不分昼夜在实验室里拟方案、做试验。出于保密的原因,在整体技术方案的设计上,陈星旦不能和周围的同志公开讨论,只能在技术方案确定后将课题分成若干小部分,请其他人完成其中一个一个的分课题。同时,陈星旦还要时常独自到北京汇报再进行论证。

课题研究渐渐有了进展。然而,试验时却有很大的难题:原子弹爆炸后,会在瞬间产生巨大的光冲量,要想在实验室对此进行测量性研究,必须找到相似的模拟光源,可是那么亮的光源到哪里去找?陈星旦以太阳为模拟光源,设计出了测量系统,其中的定天镜能自动跟踪太阳收集光通量并聚焦,调制盘的精确计算则刚好与原子弹的爆炸过程相吻合。

1964年10月16日,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仪器是否成功地记录了光冲量数据?他对自己的研究有信心但内心多少有些忐忑。好在事后有人告诉他“你的仪器管用”。但直到1999年9月18日,国家召开“两弹一星”的表彰大会,陈星旦这重要的科研成果才得以公开。他也在当年10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那年他已72岁。

应用:86岁“创业”希望研究成果产业化

20世纪80年代,科学的春天来临,陈星旦再次开启科研上的新突破,他将研究方向投入到短波光谱、真空紫外软X射线光学技术等鲜有人关注的研究。

1984年由他主持,成功研制出了中国第一台真空紫外光谱仪。后来,他又负责国家“同步辐射光束线光学预先研究”工作,并首次成功研制超高真空紫外单色器。进入20世纪90年代,陈星旦又和他的团队研制出一系列新的光源和光学元件,为我国短波光学方面建立了技术基础。

2013年,86岁高龄的陈星旦在广州“创业”,成立院士工作站,后又成立公司。他不为别的,只是为了能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他笑言,自己可能是最年长的创业者

近红外线十分重要,但其应用技术无法产业化,他的心中很不是滋味。陈星旦受聘暨南大学,后来在广州市政府的支持下成立了院士工作站。2013年3月,陈星旦院士团队与广州市光机技术研究院合作设立光学工程院士工作站,首期即以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为核心示范项目。由于有了这个平台,多位年轻的科研人才进入科研团队,一切进入良性循环。

为了更好地市场化运作,星创众谱公司随即成立。而且,经过一年多的时间,星创众谱对院士团队的成果进行反复验证,2015年12月,公司的首台产品终于正式交付客户。此时,陈星旦已是88岁高龄。

回忆:求学生涯学会独立自主

1927年,陈星旦出生于湖南省湘乡农村。不幸的是,父母很早去世,祖母将他抚养长大。陈星旦初中毕业时家庭经济困难,无力供他读高中。幸运的是,离家不远的永丰镇办了一所专科学校,不收学费和食宿费。

他顺利考取该校的机科。该学校相当于中专水平,没有教材但老师按照大学课程的深度来讲,某种意义上陈星旦在中专就学了大学的课程。

1944年就在陈星旦即将从该专科学校毕业时,日军侵占湖南,陈星旦含泪告别了学校和家园,和成千上万的同胞一起开始逃难。历经艰难到了湘西。

毕业后,陈星旦在家乡的小学教书,但对矢志要做工程师的他来说,绝非最佳选择。于是,他在1946年进入国立师范学院(湖南师范大学前身)物理系读书。由于中专期间打下良好学习基础,陈星旦的成绩名列前茅。他说,求学的经历让他学会独立自主,这也奠定了他此后几十年工作的重要基础。

创新感言

“创新的根本问题是人才问题,没有人才根本就谈不上创新。要防止人才流失,也要为留下来的人才提供良好的支持条件,让人才没有后顾之忧,实现人才队伍的稳定。国家现在已经意识到人才的重要性,但推进的措施还是不够。”

陈星旦

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物理测量方面做过多项国内急需的开创性工作。在我国第一次核爆光辐射威力测试中,创造性地提出测量方案及辐射传感、模拟、标定系统。研制的几种光冲量计,在第一次及以后历次大气层核试验中得到成功应用。20世纪八九十年代,研究真空紫外软X射线光学技术。曾获中科院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两弹一星’元勋”程开甲院士、光学泰斗王大珩院士曾评价:陈星旦同志负责研制的光冲量计,创造性地解决了大能量、宽量程、高灵敏度、快速响应等参数的合理关系和测量过程中的温度漂移,用于实时测量,记录核爆炸光辐射能量变化过程和总能量,为研究核爆炸光辐射的杀伤效应、杀伤范围、爆炸当量计算等,提供了精度可靠的数据。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