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站长王建平:我在祖国的西陲仰望星空

网络 刘洋 2019-02-11 16:09  阅读量:8941   

新华网2月11日 题 : 80后”站长王建平:我在祖国的西陲仰望星空

 

新华网记者 陈听雨

 

2019年初,空气中提前有了春暖花开的味道。

 

目标地点,位于北京东北部的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研究院。采访对象,中科院空天信息研究院高级工程师、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喀什站站长王建平。

 

在赶赴采访的路上,我不断想象,一个“80后”的遥感卫星地面站站长,会是什么范儿的?少年老成?成熟持重?孤傲高冷?

 

都不是。

 

初见面,王建平一把接过我们沉甸甸的摄像设备,扛在自己肩上。微黑的脸庞洋溢着笑容,眼镜片后是纯净透彻的目光,真诚、质朴和友善自然而然地流淌。

 

我想,这应该是一位身先士卒风格的基层团队带头人,一个既能承受压力又踏实可靠的科研工作者。

 

我没有猜错。

 

“站长必须以身作则,才能带领好大家”

 

“80后”站长王建平:我在祖国的西陲仰望星空

王建平在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研究院。新华网 周靖杰摄

 

“我在没当站长之前,是纯粹搞技术的。曾经以为,作为站长,只要对各个系统非常熟悉,技术水平足够,做好业务督导,就OK了。真的上任以后,才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对从技术转型管理后经历的“蒙圈儿”,王建平没有回避,坦然面对,重新出发。

 

他说,在业务方面,每年都有各种卫星发射升空,技术指标都不同,站长就要带领大家去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不断提升整体业务水平,确保各类重大任务顺利进行。

 

从人员管理的角度讲,要根据大家的专业知识、业务能力、技术特长,安排不同的岗位,确保喀什站的团队综合能力发挥到最佳水平。

 

站长还要操心园区的管理和建设,喀什地处祖国西部边陲,自然条件相对艰苦,要保证大家能在喀什站安心工作,扎根西部,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除了工作,还要让大家尽可能的吃好、住好、生活好。

 

王建平介绍,喀什站是全年365天、每天24小时业务无休止运转的单位,没有节假日,就是大年三十、大年初一也得有人值班。“作为站长,必须以身作则,才能带领大家。你说大年三十晚上你都不去值班,别的同事怎么能去值班,对吧?所以,基本上每年春节的大年三十我都去值班,接收卫星数据,我们大家要在一起。”

 

“岗位转型以后,我也是从技术上独当一面变成什么都不懂,又开始重新学习,好多事我以前没经历过,没有经验可谈,都是从零开始,这是一个复杂的学习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和大家交流的过程,关键是要把大家的思想统一到一块儿,在一定范围内能形成共同的认知,共同的目标。”王建平说。

 

“我们的字典里没有大概、可能、差不多”

 

“80后”站长王建平:我在祖国的西陲仰望星空

王建平在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喀什站工作。受访者供图

 

每当在新闻中看到火箭发射成功,将卫星送入预定太空轨道的消息,接着便是掌声和欢呼。大家会跟着长出一口气,觉得大功告成了。

 

“这并不是故事的结局,而只是开始。”王建平说,其实,卫星发射成功进入在轨运行后,最关键的任务就是由地面接收站完成对卫星下行数据首轨的接收。只有当首轨数据接收成功后,卫星才算真正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

 

作为祖国最西部的城市,喀什在接收卫星数据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喀什站的建成,填补了我国西部民用卫星数据获取的空白。

 

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量子通信卫星,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多颗卫星数据首轨接收任务和在轨测试任务,都有喀什站的身影。

 

2015年,喀什站成功接收到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首轨X频段下行数据。2017年,喀什站成功接收到了“慧眼”卫星的首轨下行数据。2018年,喀什站成功接收高分一号02、03、04卫星载荷实时成像数据,“张衡一号”卫星数据……

 

王建平说,由于卫星数据接收任务是“不可逆”的,所以每次数据接收都不允许有丝毫差池,一旦错过就无法补救。

 

“卫星是高速运转的,在太空中的运转速度接近于一秒钟7.9公里。所以,我们一毫秒都不能差,差一毫秒,卫星在太空中可能就差出去好几百米了。在接收站,我们习惯了说秒,几分几秒有什么任务……没有人说大概、可能、好像、差不多,我们的工作是一件精确到秒的事儿。”谈到卫星接收工作,王建平收起了笑容,态度非常严谨。

 

王建平说,保障各类卫星数据、尤其是新增卫星发射后的首轨数据的接收,是喀什站最核心的业务之一。首轨数据,指的是指新发射卫星进入太空后向地面系统传回的第一批数据。卫星从地面进入太空,星上载荷是否正常,星地链路是否通畅等,都关系到能否正常接收到首轨数据。

 

为确保完成任务,一般情况下喀什站会提前一个月左右针对计划发射的卫星制定预案,确定相应各岗位的第一负责人,进行各岗位演练,测试频率和各项设备指标。在卫星发射升空,并成功接收到首轨数据后,还需要继续跟踪测试两三个月左右的时间,假如一切正常,则可实现常规的自动化运行。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