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敢打硬仗、能打胜仗的团队

网络 刘洋 2019-02-12 09:18  阅读量:13693   

 
 
一支敢打硬仗、能打胜仗的团队  
 

苏贵升

我从参加工作到离休,先是在中国科学院学部办公室和有关业务局工作,后来负责联系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大连化物所),风里雨里陪同大连化物所走了40多年,离休了还依然想着她、爱着她。

结下了“不解之缘”

1956年,我在大连工学院燃料工艺专业毕业时曾向往到大连化物所工作,但组织上分配我到中国科学院机关技术科学部主任严济慈手下做科研管理。对于科研管理,开始我了解甚少,总觉得没有第一线实干来劲儿,严老一眼就看出了我的心思,立即找我谈心做思想工作。后来我从工作中更加体会到:当代科学研究是一个整体,组织管理和科学实验缺哪一块都不行。管理工作是铺路,我们就是铺路石,让一线同志踩着我们的肩膀去攀登科学高峰。

我在学部主要是协助学部委员们对各有关研究所进行管理。燃料化工片的学部委员有侯德榜、侯祥麟、钱志道、张大煜,后来还有赵宗燠等,我负责联系大连化物所、煤炭室和动力室。在实施十二年科技规划中,学部办公室安排我和其他同志负责“石油炼制”和“可燃矿物综合利用”两个规划。承担单位有石油部、煤炭部、有关大专院校和大连化物所等。从此,我和大连化物所结下了不解之缘。我的横向分工是负责物理化学(主要是催化)和化学工程。“两弹一星”任务下达后,中科院成立了新技术局,技术科学部成了新技术局的后院,工作忙得不得了。“两弹一星”完成后,中科院与国防科委共同成立了中国科学院军工研究委员会,我是第一、二两届的委员,也可能是这个原因,大连化物所承担的国防任务相对多了一些。

记得第一次国家自然科学奖出炉,大连化物所有两项获奖成果:一是氮化熔铁催化剂流动床水煤气合成液体燃料,研究成果已超过国际水平,该成果与工业部门合作在锦州石油六厂建立3000吨/年的示范工厂,尽管受经费影响,工业化试验最终在1960年获得成功;另一项成果是合成油七碳馏分环化脱氢制甲苯,因抗美援朝急需炸药,甲苯作为重要原料也在石油六厂建成年产2000吨生产装置,规模虽小,但在国防上起了作用。从此大连化物所不怵产业化工作,凡是有条件转化的成果,他们都千方百计地促其产业化,在“四大家庭”(编者注:指中国科学院4个主要的化学所)中,这是大连化物所的强项。

开创了“任务带学科”

大连化物所是按照任务带学科的模式发展起来的。20世纪50年代在从事石油的应用研究与开发工作中逐步形成了催化、色谱、化学工程3个配套学科。1958年,中国科学院在大连召开现场会,时任党组书记、副院长张劲夫把大连化物所这一经验总结为“任务带学科”。60年代初,大连化物所不仅对已有学科的发展和提高有很大的推动,还形成了分子反应动力学等新的学科方向。

随着大连化物所研究任务的变化,20世纪60年代初,该所把石油研究所改名为化学物理研究所。改名对大连化物所科研工作的提高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该所研究水平确有显著提高。记得美国ICI公司进行以净化气3个催化剂为中心的合成氨工业革命时,原化工部副部长张珍与所长张大煜联系,问张所长能否与化工部合作,使中国的合成氨工业也能实现这一革命。国家下达任务后,大连化物所与当时的化工部北京第一设计院、上海化工研究院、南京化工研究院、北京化工实验厂等单位合作,仅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就完成了从小试到中试,一直到大型化肥厂工业化的全过程。此项成果曾提名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2000年以后,大连化物所的催化领域已成为国内优势学科,在国外也有一定影响。不仅在多相,也在匀相方面开展了广泛研究。经批准,已在该所建成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及国家催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到2002年,以色谱为重点的分析工作已召开十多次全国色谱分析交流会,推动了全国色谱工作的发展,当时已成为国家色谱研究分析中心、国家进出口商品检验理化测试认可实验室,色谱分析的许多方面都在国内外处于领先地位。

化工方面,膜技术已在2000年发展成为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已建成膜基地形成规模生产;燃料池工程中心研制的千瓦级质子膜池已通过技术鉴定,进入组建生产阶段;2001年按中科院的部署参与生物技术研究,成立生物技术部,推动生物工程发展。

分子反应动力学及在这一方向指引下布点开展的化学激光工作都有很大进展,均已发展成为国家重点实验室。

交出了“满意答卷”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中央专委向中国科学院下达了空间飞行器姿态控制推力器的研制任务。任务是七机部一院和五院分别提出的,其中解决姿态控制催化剂是关键问题之一。当时中科院长春应化所、化学所等许多单位都有催化方面的工作,交给谁呢?大连化物所对于承担国防任务异常兴奋和积极。经研究还是把任务交给了大连化物所,并找了姜炳南、杨宝山等座谈。他们坚决表示:“国防任务就是军令,国防所急就是我们所急。再硬的任务一定完成。”此后,由姜炳南、杨宝山、周业慎等成立了攻关组。没想到,经与提出任务单位互相交底后,发现这个任务确实很难。但是他们毫不畏惧,靠团队精神,精心研究,经过10年的努力,先后完成了几个牌号的催化剂,并提前1年拿出了工业化生产的产品。远程导弹于1980年5月准确打中太平洋靶区,通信卫星于1984年4月准确入轨。

提浓重水的工作也进行得好。由于西方对我国实行禁运,国家计划用双温交换法建厂,短期内还难以投产,氢弹工作做实验急需的少量重水也提供不了。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大连化物所克服填料塔的放大效应采用多管塔,不仅解决了急需的样品问题,还研制成了一种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水生产新方法,很快在亮甲店等地完成中试建立生产装置投产,解了燃眉之急,使氢弹工作能按时完成计划。此外,大连化物所急国家之所急,生产的低冰点柴油在珍宝岛保卫战中立下了赫赫战功。到2002年左右,已运转30多年的生产装置仍在运行。

燃料池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考虑到大连化物所在科研组织管理以及有关系统工程研究方面的能力,中科院将这一重要课题交给了该所。全所组织100多人进行会战,在美国阿波罗飞船上天后不久,就攻破了诸多难点,终于拿下了载人飞船用的两个型号的燃料池。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