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中东部地区土壤侵蚀野外调查报告
气候变化对卡若拉冰川消融的影响 马波摄于2018-8-26
青藏高原被称为地球除南北极之外的“第三极”,是全球环境与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和功能脆弱区。近年来,由于气候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强度增大,西藏土壤侵蚀形式和程度又发生了新的变化。
西藏属中低纬度高寒环境,土壤侵蚀类型复杂多样。由于缺乏实测资料加之高寒环境的局限性,现阶段对西藏土壤侵蚀的研究主要以遥感解译资料和模型模拟为主,而针对实际情况开展实地调查和监测的研究较少。为此,中科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西藏自治区水土保持局等组成野外调查组,在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泛第三极环境变化与绿色丝绸之路建设”的资助下,于2018年8月12—28日赴西藏自治区的林芝、拉萨、日喀则等地区,沿西藏中东部地区的雅鲁藏布江、拉萨河、年楚河(简称“一江两河”)开展土壤侵蚀调查,以期系统了解西藏中东部人口稠密区土壤侵蚀特征,为该区今后水土流失治理提供依据。
据马波、张加琼、曹晓萍和焦菊英等在最新出版的2018年第5期《水土保持通报》上刊发的相关成果表明:西藏东南部林地内有小切沟出现;耕地田埂及田面部分塌陷损毁严重,并出现溯源侵蚀的特征……西藏自治区土壤侵蚀过程复杂多样,而伴随该区气候环境暖湿化的发展,水土流失有进一步加剧的危险。
为此,作者们在文章最后提出建议:一、西藏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是水土保持,需要在该区加强土壤侵蚀过程与机理的研究,同时也迫切需要加强该区的水土保持工作,遏止土地沙化和土壤流失,保护稀少而珍贵的土壤资源,是西藏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最基础的内容;二、拉萨市、日喀则市等地洪积扇(台)侵蚀沟普遍发育且没有得到有效治理,是西藏水土保持的重点;三、西藏气候趋向于“暖湿”化发展,冰川消融退缩加快,并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等,水土流失将加剧和沙漠化面积将扩大,是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