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学勤:半部学术史,一位李先生
李学勤:半部学术史,一位李先生
李学勤学术渊博,在学术界有口皆碑。从小的泛观博览,使他拥有了在文、理、工等学科领域比较全面的知识。李学勤很喜欢用一句英文俗语“一些的一切,一切的一些”来说明自己的治学体会。“一些的一切”,即学什么东西就要对这个领域已有的一切都懂;“一切的一些”则是说,对其他领域的知识都要懂一些。李学勤曾谦虚地说,自己的治学是“杂而不纯”。这一概括只说对了一半,“杂”是因为李学勤博览群书、兴趣爱好广泛,但是他所致力的每一个研究领域都是极其“纯”的,而且只要他决定从事的研究,就一定要做到居于学术最前沿。
■刘国忠
李学勤,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古文献学家、教育家,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主任、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专家组组长,同时兼任中国文字博物馆馆长、中国先秦史学会名誉理事长、楚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等职务。
李学勤一生获荣誉无数,先后荣获“汉语人文学术写作终身成就奖”“孔子文化奖”“全球华人国学奖终身成就奖”“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会林文化奖”等多项重要奖项。
2月24日凌晨,在北京协和医院,一位清癯的老人安详地走完了他的人生旅程。
他就是备受学术界爱戴的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李学勤。
消息一经传出,立即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党和国家领导人、国家各部委、海内外的高校和科研机构、社会各界以及先生的弟子们纷纷以各种形式表达了对李学勤的深切缅怀与哀悼,沉痛悼念这位德高望重、道德文章皆为世人楷模的学术大师。
2月28日,李学勤的遗体告别仪式在八宝山东礼堂隆重举行,一千多人自发地从国内外赶来,拜送李学勤人生道路的最后一程。每个人的眼中都噙满了泪水,痛惜一代哲人的辞世。
在告别仪式现场,八宝山东礼堂门外的过道两边贴满了社会各界的挽联,其中有一副挽联写着:“半部学术史,一位李先生”。虽然只有短短的十个字,但是它所蕴含的信息却十分丰富。在笔者看来,它至少包含了这4个方面的内容:
李学勤毕生从事学术研究,把自己的一生都贡献给了中国的学术事业;
李学勤的治学领域宽广,很多学术领域都有所研究;
李学勤的学术贡献巨大,在很多学科领域都有开创性的贡献;
李学勤的学术影响深远,必将成为中国学术史上的一座丰碑。
“我作了这辈子最好的选择”
1933年3月28日,李学勤出生于北平。幼年的李学勤便聪颖过人。门下弟子曾私下议论说,先生如此聪明绝顶,无论是从事哪个行业,都会取得第一流的成绩,他把自己一生贡献给了学术事业,是不是有点儿可惜了呢?
有一次,笔者把这个想法告诉李学勤。他不禁微笑起来,但随后,他很认真地说,他对自己所走的人生道路并不后悔,“我作了这辈子最好的选择”。
李学勤的一生如果归纳起来,就是——读书治学,授业解惑。
因为是家中独子,加之从小体弱多病,李学勤在幼年并没有什么玩伴。于是,看书就成了他生活中最大的乐趣,而且是越难懂的书他越爱看。
北平作为当时全国的文化中心,书店和旧书摊林立。但由于家里经济条件并不宽裕,李学勤在上学之后,只能经常将父母给他吃饭的钱偷偷省下来,宁愿饿肚子,也要到旧书摊购买各种书籍阅读,看完后再将书卖掉,换别的书来读。因此,李学勤在很年轻的时候就已经博览群书,拥有了许多他那个年龄段的人所不具备的知识。
他所阅读过的各种报刊书籍,如《逻辑》《科学画报》等,都对他产生了终身的影响。刚考上清华大学时,李学勤的一位同学去他家玩,在参观书房时,“只见四壁都摆着一排排书架,每个书架上都摆满了书,几乎全是中外古今的名著。因此,它并不像一个中学生的书房,也不像一个低年级的大学生的书房,倒像一个研究生,甚至大学年轻老师的书房”(见钱耕森《大学生时代的李学勤》一文)。李学勤的一生,就是过着每天与书相伴的生活。
多年来,李学勤还承担了繁重的行政事务,每天都异常忙碌,但只要有片刻闲暇时间,他就会立即用来读书和治学。2011年10月27日,《人民日报》曾以“李学勤:学问果然勤中得”为题,报道了李学勤的学术成就。确实,先生名字中的“学勤”二字,最能体现他的学术态度与学术精神。
李学勤也是一位出色的教育家。在60多年的学术生涯中,他培养了众多的学生。据李学勤回忆,上世纪五六十代在历史所工作时,他就曾给所里的年轻学者上课,听课的学者中,有些人的年龄比他还大了不少。其实,李学勤有多少及门弟子,我们至今也还没有完全搞清楚。因为李学勤不仅在他先后工作过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和清华大学指导研究生,还受许多高校之托,为其指导和培养学生,比如南开大学、西北大学、中央美术学院等高校,都有李学勤培养的研究生,其中一些学生目前已不在人世。
此外,海内外还有许多人曾做过李学勤的访问学者、博士后,具体数字目前也无法统计。初步算来,李学勤弟子的总人数在100人以上。这些学者中,很多人早已成为国内外学术界的中坚力量,至于海内外聆听过李学勤的课程或者讲演的人,那可就无法统计了。
李学勤喜欢与年轻学子交流,非常热爱上课。他在2003年全职调到清华大学后,便一直坚持给历史系的研究生上课。他常说:“作为一名大学教授,如果不上课,那很不像话。”
事实上,李学勤在刚调入清华大学时,由于年事已高,学校领导根本没有要求他开课。但他凭借着强烈的责任心,每个学期都主动开设课程,而且每学期所讲授的内容都绝不相同。他的课程吸引了北京各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众多青年教师、科研人员和莘莘学子前来旁听,一些京外学者也会远道而来,提前一天在学校附近找旅馆住下,等第二天上午听完课后才愉快返回。大家的普遍感受是:每次听李先生的课,就如同享受了一场精彩的视听盛宴。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