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赛娟委员:探索更合理的科技评价体系

网络 刘洋 2019-03-11 09:32  阅读量:13358   

 
 
陈赛娟委员:探索更合理的科技评价体系  
 

■本报记者 李晨阳

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陈赛娟对《中国科学报》表示,现行的科技项目及成果评审评估答辩制度存在一定弊病,呼吁进行相关体制机制改革。

当前重大科技项目或成果评审评估大多需要答辩或视频答辩。“往往一个半天就有6到8个人上台答辩,每个人仅10或20分钟。评审专家要在短时间内进行打分,还是很有难度的。”陈赛娟说,“短时间内根本无法辨别答辩人申报内容的科学性、真实性、拼凑性和科学道德性等关键问题;其次,答辩人口才和貌相对评分的影响,可能超过了科学研究内容本身;最后,在网上事先公布评审专家名单的做法,也给个别人拉票提供了方便和机会。”

陈赛娟认为,答辩制度有即时反馈交流的优势,但弊病也很明显。比如评审结果容易受到“舞台表现”的影响。有些科研人员工作做得很好,但只是口才欠佳,多次答辩都不成功。

陈赛娟说,由于答辩过程中不易全面掌握答辩人的信息,造成很多评审专家很大程度上要依据答辩人曾经发表的论文和获得的奖项做出判断,这也加重了“唯论文”的导向,不利于准确评审科研项目或评价科研成果。

“科学家毕竟不是表演家,我们应该探索更合理的科技评价体系。”陈赛娟说。

《中国科学报》 (2019-03-11 第1版 要闻)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