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化物”知识产权舰队

网络 admin 2019-02-02 22:24  阅读量:7554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打造“化物”知识产权舰队  
 

打造“化物”知识产权舰队

▲大化所部分知识产权专员

打造“化物”知识产权舰队

▲大化所园区     大化所供图

■本报记者 张晴丹

“想把我们的专利‘打掉’,不会让他们得逞!”

最近,一场关于生物质乙二醇有关专利的“掰手腕”战正在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大化所)与某欧美企业之间上演,该企业为了将来能免费运用这项专利技术而对其进行无效宣告,然而在大化所知识产权团队坚固的堡垒面前,对手也无计可施似萌生出退缩之意。

这个故事反映出两个信息,“首先,说明8年前部署这件专利是具有极大市场价值的,大化所10年前做的专利布局和专利质量等工作,现在正开始陆续发挥价值;其次,我们的团队日渐成熟、逐步壮大,成为大化所知识产权坚强的‘守护者’”。大化所知识产权办公室主任杜伟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大化所十分强调知识产权保护理念,稳定申请数量,不断提高专利质量、培养人才,推进转移转化。十余年耕耘,大化所竭力打造知识产权舰队,为科技研发保驾护航。

营造良好环境,激励科研创新

从一开始,大化所给自己的定位就是,要发挥学科综合优势,加强技术集成创新,以可持续发展的能源研究为主导,坚持资源环境优化、生物技术和先进材料创新协调发展,在国民经济和国家安全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创建世界一流研究所。

“要创建世界一流的研究所需要一流的科研成果,一流的科研成果则需要一流的知识产权保护和运营管理。”大化所知识产权团队成员之一、大化所研究员郑明远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

2007年入所的杜伟见证了大化所知识产权建设的历程。为了激励科研创新和知识产权创造,“我们发挥指挥棒作用,开始调整考核的专利权重。从2008年开始逐年不断调整绩效考评,从这个角度引导全所科研团队重视知识产权的创造和布局”。杜伟说。

在此基础上,大化所还设立了与知识产权相关的奖励机制,比如杜伟提议设置了“专利工作优秀奖”,激励创新发明,对促进研究所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技术转移产生了很好的带头作用和激励效果。

良好的氛围环境,强有力的政策支撑,不断激励科研人员创新。大化所在分子反应动力学、紫外拉曼光谱、纳米催化、分离分析、燃料池、膜材料制备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成果,产生重要的国际影响。2016年位列全国研究机构第5名,卓越国际论文数量418篇,位列第3名,近5年共发表SCI论文4900多篇,其中 《科学》 9篇,《自然》及子刊15篇。

据介绍,大化所的专利申请和授权连续十年稳定增长,在中科院名列前茅。2017年专利申请首次超过1300件、授权超过590件。2017年度申请专利1308项,其中国际专利121项,著作权申请30项;授权591项,其中国际专利68项,著作权登记22项。

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在大化所有这样一群年轻人,他们既是研究所科研团队中从事研发工作的中坚力量,同时也是团队中知识产权工作的强有力保障,他们就是大化所的院所两级知识产权专员。

为了建设中科院知识产权骨干队伍,提升院所两级知识产权战略管理、策划与运营能力,中科院于2008年在全国率先开展知识产权专员资格考试认证工作,培养和遴选了一批知识产权全过程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截至2017年底,共有来自109个院属单位的360名科研和知识产权管理骨干通过了知识产权专员考试,获得知识产权专员资格。

也是从2008年起,大化所开始建设深入到科研团队的所级知识产权专员人才体系,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想要成为一名中科院知识产权专员十分不易,“需要通过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政策,专利申请、审查、复审无效与诉讼,知识产权检索利用与知识产权分析报告撰写,知识产权战略、管理与经营,这四门考试才行”。杜伟介绍。

通过多年的培养和培训,目前大化所已经有26人通过考试并取得中科院知识产权专员资格,在中科院名列前茅。除了院级知识产权专员,兼职所级知识产权专员目前有70多人,几乎涵盖所有团队。

“这可以算是每个科研团队的‘标配’,他们不但掌握本领域的基本知识,也具备基本专利法律知识,通晓技术转移和知识产权知识,使技术转移初期在一线就可以消化很多基本的知识产权问题,可以协同知识产权办的管理人员共同处理知识产权问题。”杜伟说。

郑明远就是一名具有“双重身份”的知识产权专员,他在2011年通过了中科院组织的知识产权专员的四门考试,他同时还是生物质制乙二醇研究组组长。近日大化所与欧美企业的专利“掰手腕”战正是由他全程参与跟进。

“我们要让对手知道,我们并非他们印象中那么不堪一击,不管是知识产权保护还是科研技术方面,我们有实力和欧美国家的企业作一番较量,不过我们是本着一种合作开放的态度去应对,必须是基于一种合理的双方互利的前提进行。”郑明远表示。

还有一名对知识产权工作表现出很高热情的知识产权专员,她叫田洋,任职于大化所燃料池研究部直接醇类燃料池研究组,于2010年成为了一名知识产权专员。从专利检索查新、布局分析到专利申请文件的撰写和审查意见答复,田洋协助所在团队从2009年专利申请量不到20件发展到2014年的54件。

“大家从一开始对知识产权工作的不理解、不重视到现在积极参与其中,并以此为荣,这些年来,所里的知识产权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效。担任知识产权专员对我来说是一次很好的历练,我会更加努力把这项工作做到更好,帮助团队越走越远。”田洋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桑石云是大化所低碳催化与工程研究部的知识产权专员,她建立了研究室的专利管理流程,重要项目进行知识产权检索追踪的常态工作机制,协助研究人员对科研项目进行专利布局,给全室人员尤其是新入室的人员进行专利培训,增强专利申请意识。“2014年该研究室的甲醇制烯烃技术(DMTO)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高质量的知识产权和专利战略布局起到了重要作用。”桑石云说。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