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基金改革新动向:突出“从0到1”原创导向
自然科学基金委召开全委会
科学基金改革新动向:突出“从0到1”原创导向
3月26日,第八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第二次全体委员会议在北京召开。此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自然科学基金委主任李静海作的工作报告。
“只要是原创的科学思想,都是科学基金要支持的。”李静海在报告中强调。
2018年,自然科学基金委确立了基于“鼓励探索、突出原创;聚焦前沿、独辟蹊径;需求牵引、突破瓶颈;共性导向、交叉融通”四类科学问题属性分类的资助导向,为科学基金深化改革拉开序幕。
该报告提出了2019年围绕科学基金开展的主要工作,其中“突出原始创新,切实提升培育重大原创成果的能力”最引人关注。
报告指出,将全面布局各学科领域基础研究,加大力度支持科研人员自主选题开展基础研究。继续加强对数学、物理等基础学科的倾斜支持力度。聚焦科学前沿和国家需求中的重要科学问题,关注学科交叉领域中可能产生重大突破的方向,加大稳定支持力度。完善项目评审协调机制和机动资源配置模式,充分调动各部门支持交叉学科研究的积极性。探索优化组织机制,更好促进交叉融合研究。
引导鼓励并强化支持可望产生重大影响的原创研究。只要是原创的科学思想,不管是哪一类的资助导向,都是科学基金要支持的。原创思想可以有不同的层次,有的是解决一个具体问题,有的是影响一个领域,有的是推动科学整体进步。统筹自下而上的自主选题和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针对不同层次的原创性思想,采取不同的支持力度和资助方式。
突出“从0到1”原创导向,完善有利于资助原创思想的评审资助机制。探索实施推荐申请机制,支持信誉良好的专家、机构或管理人员等直接推荐项目,让有想法有能力、勇于创新的科学家能够得到支持,提升推荐人、推荐机构的责任感和成就感。
做好这种推荐评审机制与科学基金评审要求的衔接,确保评审工作的科学性和公正性。这种项目要组织有序,规模适当,稳妥试点。做好过程管理,及时跟踪项目进展,对可能产生重大原创性成果的项目给予后续稳定支持。探索进一步扩大国际同行专家评审的规模。
同时,报告指出,将完善重大基础研究问题建议、咨询、立项和指南引导机制,分阶段部署一批重点方向领域。从国家发展需求出发,聚焦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的“卡脖子”技术,关注可能产生引领性成果的重要领域,凝练提出战略性关键核心技术背后的基础科学问题。引导科学家将科学研究与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紧密结合。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