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跨学科研究阐述空气污染影响心血管健康
北大跨学科研究阐述空气污染影响心血管健康
近日,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黄薇教授课题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李建平教授课题组和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郑乐民教授课题组通过跨学科联合攻关,在权威心血管医学期刊《循环研究》和《动脉硬化、血栓形成与血管生物学》等连续发表多篇论文,系统阐述空气污染的心血管健康影响重要机制。ATVB期刊同期配发题为“无风不起浪—空气污染对HDL功能和炎症的影响”的专家评论,认为该“研究结果可能会引发未来对空气污染和肺功能、高密度脂蛋白代谢以及心血管疾病间关系的深入研究。”
黄薇介绍,已往研究表明空气污染暴露与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代谢紊乱等密切相关,但是相关病生理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团队于2014年至2016年期间完成了对73名平均年龄为(23.3±5.4岁)的健康成人的临床追踪调查。研究期间,对多项空气污染物的浓度水平及大气颗粒物粒径分布等进行了连续观测,同时测量研究对象心血管临床检查指标、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和血栓形成等生物标志物、以及HDL功能水平。
研究表明,空气污染物暴露能增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和血液促凝性。表现为炎症因子和生长因子分泌增加,斑块不稳定标志物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内源性抑制剂水平改变,血小板激活和凝血功能紊乱。研究揭示空气污染可能通过介导全身性炎症反应,增加动脉粥样斑块不稳定性和血液促凝性,促进心血管事件发生。
同时,研究团队进一步发现,空气污染物还可能通过引发全身性炎症和氧化应激,导致HDL功能紊乱。表现为HDL胆固醇流出能力降低和抗氧化功能受损,并伴随着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其主要蛋白成分载脂蛋白A-I(Apolipoprotein A-1, ApoA-I)水平下降。研究揭示了空气污染可能损害HDL功能,进而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潜在机制。
该研究也提示了在较为健康年龄段的空气污染暴露,可能会增加未来罹患慢性心血管代谢性疾病的可能。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