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家全力推进“硫化学”研究
“我为硫元素代言!”
中国科学家全力推进“硫化学”研究
■本报记者 甘晓
“我为硫元素代言!”在4月14日举行的一场纪念元素周期表诞生150周年的活动上,华东师范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姜雪峰表示。
硫是一种古老的元素,古代人类已经认识到它的特性并加以利用。现代科学也在1777年“实锤”了硫是一种元素。去年,在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组织的“青年化学家元素周期表”活动中,作为一位“80后”年轻科学家,姜雪峰被遴选为“硫元素代表”。
这得益于姜雪峰带领团队多年来在硫化学方面开展的工作。此次演讲中,姜雪峰介绍,硫化学面临着有毒、可控性差、兼容性低的科学挑战,以及恶臭、污染环境、不稳定等生产困境。
“恶臭,是许多含硫的无机物的特点,这也导致了全球范围内硫化学研究受限。”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姜雪峰表示。
为突破硫化学的上述难题,姜雪峰带领团队以“无机硫向有机硫转化”理念,构建“3S”(Smelless、Stable、Sustainable)绿色硫化学。“做到实验室无臭,是开展硫化学研究的基本保证。”姜雪峰告诉《中国科学报》。
近年来,鉴于“过硫”这种结构单元的化合物在生命科学、天然产物化学、药物化学、食品化学等领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姜雪峰团队围绕这一结构单元开展了多项工作。
2015年,研究人员用以两种廉价无臭的含硫“无机盐”亚磺酸钠盐和硫代硫酸钠盐为原料,通过“价态归中”的新策略构建“过硫”结构。2016年,研究人员发展了一类新型稳定无臭双硫化试剂(RSSAc),并通过与各种金属试剂发生氧化偶联构建非对称过硫分子。2018年,《自然—通讯》发表了他们开发的第三代新型的“亲电过硫试剂”(RSSOMe),通过该试剂可以方便快捷地获取非对称过硫化合物,这为新型多硫药物的发现提供了重要途径。
据姜雪峰介绍,研究团队开始围绕二氧化硫的转换开展研究。“二氧化硫在有机功能分子里非常重要,比如药物中‘砜’的结构,看起来好像是通过二氧化硫嵌入,如果我们能把空气中的二氧化硫转换成药物中的重要功能分子,就可以变废为宝了。”他说。
未来,他希望,能将硫化学应用在更多的领域,同时在应用中不断发现新的化学规律。
此次活动以“元素有序,万物无穷——遇见元素周期表150周年”为主题,系由北京科学中心主办、北京科技报|北科传媒承办的科学咖啡馆系列活动。
《中国科学报》 (2019-04-19 第3版 综合)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