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持续推进农货上行 云南咖农借助多多农园探索新道路
“拼多多来了,日子好起来了。”胡老德用傈僳语说道。曾经还在为咖啡价格持续走低、无人采摘烦恼的云南高黎贡山咖啡种植农户如今正通过多多农园计划让自己变成“新农商”。如今,多多农园有望变成助力中国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的大行动。近日,在上海市政府合作交流办的指导下,拼多多创新扶贫助农模式首站落户云南保山。
多多农园受到农户关注背后,涌动的是农村发展方式亟需转变的现象。国务院扶贫领导小组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著名扶贫专家李小云表示:“多多农园瞄准了农业产业利益分配、农村人才留存等核心问题,该模式若成功,将推动很多农村发展方式发生转变,形成变革。
那么,农村的产业能否以此为契机开启新的里程?在农村发展方式亟需转变的环境下,拼多多怎样把“新农商”机制得以实现?
多多农园首站:云南保山
五年三步走,实现建成1000个多多农园
拼多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拼多多将实现消费端“最后一公里”和原产地“最初一公里”直连,探索农业产业新模式,让农户成为全产业链的利益主体。未来5年内,拼多多将打造1000个“多多农园”项目。
据悉,“多多农园”是由拼多多发起的探索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机制性衔接的创新模式,通过多多农园,拼多多将实现消费端“最后一公里”和原产地“最初一公里”直连,为4亿消费者提供平价高质农产品的同时,更快速有效带动深度贫困地区农货上行。
上海援滇干部联络组保山小组组长、保山市政府副秘书长周行君表示,拼多多在保山的扶贫行动务实高效,致力于通过改造种植、加工、销售环节,既带动农产品的销售,又从长远带动农业产业的升级,确保整个行动可落地见实效。“希望多多农园逐步覆盖整个保山,让滇西粮仓重振雄风,更加希望他们能够把好的经验和模式推广到全国。”周行君说。
为什么是保山?
记者在走访期间了解到,云南多种植小粒咖啡,品种优良,有百年咖啡种植史,占据中国近99%的咖啡产量,但国际份额仅为1.7%,绝大部分咖啡豆只能作为速溶咖啡的原料,以最低价收购。
记者梳理发现,整个咖啡产业链中,上游种植环节生豆的价值贡献约17.1元/公斤,中游深加工环节烘焙豆的价值贡献为83元/公斤,下游流通环节的价值则暴增至1567元/公斤,三个环节利益分配占比分别为1%,6%和93%,提供土地、人力以及咖啡豆的上游环节,几乎成了免费劳动力。
“咖啡行业利润率充足,只是和咖农无关。如果现有链条不打破,云南咖农不可能靠种植致富。”云南热经所产业专家胡发广表示。
虽然云南的咖啡产量巨大,但主要为星巴克、雀巢、麦氏、卡夫等国际品牌供货,未形成高认知度自有品牌。
拼多多平台的数据,从侧面印证了胡广发的观点。2018年6月至12月,平台咖啡类产品的订单量增幅超过1000%,年轻用户对于咖啡消费的需求增速远超其他类目。其中,雀巢的单店GMV环比增速在150%以上,而国产品牌价格低一半,增速却明显不及国际品牌。
对于胡发广这个说法,拼多多方面表示认同。为了扭转现有局面,拼多多农货团队联合产业和农业专家商讨了多种模式,最终确定了利益引导、高维突破(精品种植)、品牌致胜的“三步走”战略。
如何让咖农赚钱?
3月底,拼多多6家平台商家,以40.76万元的价格,溢价收购了建档立卡贫困户42.53吨咖啡豆等原料。“我们希望将此作为敲门砖,引导农户主动参与并建立‘新农商’机制。”多多大学负责人蓝天表示。
“这轮溢价收购,激发了我的好奇心。”当地咖农告诉记者。
据记者了解,所谓“新农商”机制,是以档卡户集合的合作社为主体,建立农货上行和品牌培育的新模式。该机制中,拼多多将携手地方政府,打造以新农人为创业带头人,工厂、代运营公司提供第三方服务,政府监督、平台扶持的新农商发展模式,以确保档卡户的核心利益。按规划,未来3年,拼多多将在云南培养1000至1500名符合“新农商”机制的新农人。
据悉,在项目初期,拼多多将提供产业扶持和营销扶持;中期形成较为稳定的第三方“代服务”机制;后期则逐渐退出,合作社全权掌控,并由当地政府确保利益分配依规进行。
“我们联合当地政府,预设了从做给农户看到带着农户干再到农户自己干三个阶段。初期由拼多多提供产业扶持和营销扶持;中期形成较为稳定的第三方‘代服务’机制;后期则逐渐退出,合作社全权掌控,并由当地政府确保利益分配依规进行。”蓝天表示:“这套机制的形成和落实,是多多农园最大的挑战。平台每个项目都会扶持3年,我们相信,3年后,即便‘新农商’分配机制没有完全达成既定目标,也必然会引导整个产业实现良性循环,显著提升档卡户的收益。”
“该模式一旦成型,我们相信其所创造的社会价值将远远超越平台的GMV。相较线下和传统电商,拼多多实现了农产品流通的最短链路,我们比任何人都清楚这个链路更进一步的意义。”蓝天表示。
持续推进农货上行
“最初一公里”战略显成效
在近几年,农村电商整体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农村网络零售交易额翻了一倍多。虽然2017年农村电商增速有所放缓,但零售交易额也突破万亿。在电商平台如拼多多、京东、云集等加大对农村脱贫扶贫的力度的情况下,农村电商将进一步加速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繁荣。
据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中国农村网络零售额达到6322.8亿元,相比2017年上半年中国农村网络零售额4402亿元,同比增长44%。
4月26日,拼多多与云南省政府正式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大力推进云南特色农产品上行工作,构建种植、加工、营销一体化扶贫兴农产业链条。未来5年内,拼多多将推动100个“多多农园”项目落地云南,培养5000名云南本土农村电商人才,孵化和打造100个云南特色农产品品牌。
拼多多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2018年持续加大新商业基础设施建设的相关投入,深入探索传统零售体系内的“最初一公里”空白地带,持续提升产品制造和流通效率的同时,有效推动了农业和制造业转型升级。
在农产品上行方面,2018年,基于创新的“农货中央处理系统”和“山村直连小区”模式,拼多多实现农产品及农副产品订单总额653亿元,较2017年的196亿元同比增长233%.截至2018年底,拼多多平台注册地址为国家级贫困县的商户数量超过14万家,年订单总额达162亿元。
同时,拼多多还累积带动62000余名有能力、受过高等教育的新农人返乡,直连的农业生产者超过700万人。而在未来,拼多多要如何打造一个更完善的农村电商生态?如何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来返乡?本次多多农园首站的案例,就为拼多多提供了一条线索。
“我的儿子正计划返乡,重新种植咖啡。”胡老德深刻感受到了不同以往的氛围,他告诉记者,在多多农园的全方位帮助下,怒水江畔的丛岗村正经历蜕变。
据悉,除云南保山外,首期“多多农园”将有5个示范项目于云南逐步进行,分别涉及茶叶、核桃、雪莲果、花椒,以及特色菌菇。未来5年内,拼多多将于云南等8个省及自治州落地1000个多多农园示范项目,形成覆盖西南和西北两大区域的新业态。
自2019年以来,拼多多持续加大技术、资源、人才倾斜力度,依据云南各农产区实际情况探索因地制宜的解决方案。4月以来,拼多多团队深入云南各地,实践产销研一体化创新升级模式。4月7日,拼多多“云南丰收节”走进红河州河口县以及屏边县、红河县两个国家级贫困县,带动当地菠萝、小土豆、水果玉米等农产品大规模上行,并借此契机,向4亿消费者推广普及大理独头蒜、老班章普洱茶、文山三七粉等带有地区品牌属性的特色农产品。
目前,通过精简农产品供应链,拼多多大幅提升留存价值链的附加值,推动生产要素优化配置,最终实现农货上行体系的“人才本地化、利益本地化、产业本地化”。
“农业是大产业,也是大机遇。”拼多多联合创始人达达说,拼多多将坚持一以贯之的资金和技术投入,通过更多多多农园落地项目,持续提升覆盖产区的土地价值与生产力价值,助力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实现平台长期稳定发展。
观察:
企业在扶贫过程中要发挥自身优势
多多农园带给云南当地的农务产业的影响毋庸置疑。国务院扶贫领导小组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著名扶贫专家李小云告诉记者,拼多多将乡村振兴和扶贫根植于企业发展内核,开拓了深具社会影响力的发展模式。“30年的农村扶贫历程里,我第一次看到有企业瞄准了农业产业利益分配、农村人才留存等核心问题,这个模式如若成功,将推动很多农村发展方式发生转变,形成伟大变革。
有行业人士告诉记者,随着近两年市场发展,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已逐渐形成常态。有专家建议称,企业在扶贫过程中一定要承担起与政府不一样的角色。对于扶贫来说,政府更像是扶贫政策的制定者,企业则需要发挥自身技术优势,资源优势,实现精准扶贫。
记者梳理发现,在商贸扶贫方面,电子商务独占鳌头。其中,消费订单类商贸扶贫参与度最高,投资电子商务类项目金额最高。为了打赢商贸扶贫攻坚战,企业开始为贫困地区搭建“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化信息平台,加快推进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建设,打造地区特色品牌,搭建网络销售平台,为乡村振兴、农民脱贫致富探索出一条新道路。
“农产品上行是平台的长期核心业务,拼多多将持续加大资金和技术投入,提升覆盖产区的土地价值与生产力价值,让平台直连的农户有利益、有钱赚,助力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达达强调。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