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联盟:“拜把子”的热闹与孤寂
高校联盟:“拜把子”的热闹与孤寂
■李明会 张舒琳 曾佩佩 李永宁
有人就有恩怨,有恩怨就有江湖,门派林立,人就是江湖;有高校就有竞争,有竞争就有江湖,高校联盟,每一个也是江湖。
但与武林中的各门派恩怨情仇不同,高校之间并没有什么仇怨,多是因“情”而聚,抱团取暖,以期在教学、科研等各方面更上一层楼。
实际上,高校联盟由来已久,其中不少在世界上享有盛誉,比如美国常春藤联盟、英国罗素大学集团等。
那么,我国高校有哪些联盟?其发展经历了怎样的历程?本期数据新闻研究小组为您揭秘。
高校结盟究竟为哪般
高校联盟,是若干有着共同利益追求并且围绕共同战略目标的高校,通过所在联盟规则约束而建立的大学联合体。我国高校联盟在上世纪80年代便初现端倪——1986年,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八所院校成立了“教育和科研协作组”。不过,首个高校联盟是1994年成立的全国九所地方综合性大学协作会。
上世纪90年代,尤其是2000年前后掀起的高校合并潮,为高校联盟的产生起到了实质性的推动作用。据统计,从1992年到2003年的十年间,全国有785所高校采用合并的模式重组为314所高校。我国最早的高校联盟也正是产生于这段时期。
1999年,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七所高校开始联合办学,成立“武汉七校联盟”,学生可以跨校、跨学科辅修第二学位。到目前,它提供了中国大陆持续时间最长、合作范围最广、受益学生最多的联合办学模式。
进入21世纪,伴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国内高校之间、国内与国际高校之间的竞争也逐渐加大。这时,沉寂了大约十年的高校再次行动起来,以2009年国内9所顶尖高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成立的九校联盟(C9)为起点,掀起一轮高校结盟高潮。
数据显示,C9成立之后的短短四年时间,就有18个高校联盟相继诞生。
结合高校联盟成立的历史背景,研究小组推测,我国高校联盟的成立,是基于推动高等教育普及化与高校内涵式发展应运而生的。
目前,我国高校联盟大致有以下几类:一是以教育部直属高校为主体,如C9、卓越大学联盟等;二是以省属高校为主体,如Z14联盟等;三是区域高校联盟,如武汉七校联盟等;四是自主招生联盟,如以北大为首的“北约”阵营和以清华为首的“华约”阵营。
我国高校联盟成立时间轴
注:本文根据现有网上资料(人民网、教育部、各学校官网发布的信息等)整理,共38个高校联盟(其中3个为大陆与港澳高校的联盟)。
联盟分布与“双一流”相契合
除了因为优势互补而合作外,不少高校还因地缘关系而结盟。
在本文统计的38个联盟中,有21个联盟在地理位置上十分接近,有的直接以地域命名,如长三角高校合作联盟、重庆市大学联盟等;有些高校间羁绊更深,如长安联盟,西安市内616路公交正好穿过这五所大学,因此,该联盟还有个外号,即“616联盟”;今年成立的延河联盟,由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九所诞生于延安的高校组成,地缘关系可以追溯到更远。
此外,还有不少地方高校联盟由当地省、市政府发起组织,这些联盟更加注重高校对企业和科研服务发展的带动。
#p#分页标题#e#从地域上来看,高校联盟的分布与我国“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分布相近。北京(5个)、上海(5个)、陕西(4个)、江苏(3个)是主要的联盟根据地,同时,这四个省(市)也是我国“双一流”建设高校最集中的四个地方(北京26所、江苏11所、上海9所、陕西7所)。
可见,处于高等教育发展较好地区的高校,其结盟行为也更加普遍。但从另一方面来说,高校间抱团取暖,并没有缓解我国高等教育资源地域不平衡的尴尬。
我国高校联盟区域分布图
注:联盟所在地区参考联盟常设秘书处,没有秘书处的参考第一届成员大会所在地或高校主要分布的省(市),该项统计仅限35家成员都在中国大陆的高校联盟。
高校联盟之最“豪”与最“交际”
如果以QS世界大学排名、院士数量、长江学者数量、承担国家课题数量作为衡量高校联盟实力的标准,C9毫无疑问是最“豪”的那一个。
2019年QS世界大学排名前1000名高校数量,C9高校全部在内,共9所;C9共有444位院士,是位列第二的华东五校联盟院士数量的两倍多;C9有122位长江学者,是位列第二的华东五校联盟长江学者数量的两倍多;C9承担国家课题2822项,比位列第二的华东五校联盟多1000多项。
不过,如果要看联盟高校中谁的人脉更广,研究小组惊奇地发现,在42所“双一流”建设高校里,人们印象中高冷的“理工男”北京理工大学竟然是一名“交际花”——参与了5个高校联盟,盟友遍布天南海北。
此外,华东、华南地区的几所高校也非常热衷于和强者联盟。
我国高校联盟最“豪”TOP榜
注:由于数量庞大,本图的比较只限于成员数不高于20的高校联盟。数据参考2019年QS世界大学排名,国家课题为2018年度社科基金和自然基金项目个数总和,院士数据来各院校官网。(因字数限制,图中“高特大”代表“北京高科大学联盟”,“高科大(联盟)”表示“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优质资源共享联盟”。)
“双一流”建设高校加入联盟数统计
注:图中数字表示所在联盟个数,在42所“双一流”建设高校中,仅有10所没有在统计的38个高校联盟中。
成效要“晒”在阳光下
高校结盟已久,参与联盟的高校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研究小组以北京理工大学为例,发现该校在QS世界大学排名中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从2009年的QS亚洲大学排名146跃升至今年的88名。
值得一提的是,2011年,该校加入卓越人才培养合作高校联盟(E9)后,次年便首次跻身QS亚洲大学排名榜前100。
当然,一所高校排名的升降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不过在一定程度上,北京理工大学的案例也能反映加入联盟对于高校发展起着一定的推动作用。
但另一方面,各高校联盟在成立时所出台的各种联盟政策,似乎并没有太多得到真正落实。
研究小组在搜索相关信息时发现,公开透明的信息很少,各高校官网也较少公布与联盟学校开展实质性合作的信息。在这里,仅以较有代表性且数据较为齐全的C9为代表进行分析。
#p#分页标题#e#根据合作协议,9所高校将互派“交换生”,互认学分,联合培养研究生。但数据显示,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与其他七校之间的交换并不平衡。2010年,《文汇报》等媒体报道中国高校C9联盟联合培养本科生的计划面临搁浅之虞,本该于2010年3月开始实行的交换计划,因北大和清华提出有困难而推迟。此后,两校仅在2010年秋季学期有过接收交换生计划,其余年份与其他七校之间没有交换生流动。
北京理工大学QS亚洲大学排名榜
C9高校互派交换生情况统计
注:哈工大和南大2013年春季学期交换计划接收数据缺失,浙大、南大、中科大、西安交大和上海交大2012年春季交换生计划接收数据缺失。
高校江湖派别林立只是表象,实则是通过与不同院校进行合作而合纵连横,壮大自身实力。在这个高校结盟的江湖中,少数高校握有话语权,成为霸主。
归根结底,高校联盟只是一种合作形式,重要的是结盟之后如何开展切实有效的活动,以真正实现优势互补、相互助益。“拜把子”只是开始,之后的关系维护仍需所有成员共同努力,将资源共享、科研合作落到实处,提高信息透明度,让社会公众参与监督。
(本期内容由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计算传播学研究中心提供)
本版与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计算传播学研究中心、重庆大学新闻学院小强传播团队、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中国科技新闻学会数据新闻专委会合作共办
《中国科学报》 (2019-05-15 第4版 数据)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