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十万大山里中国最美家庭的“冠军之路”

网络 刘斌 2019-05-19 10:08  阅读量:12450   

  5月时节,广西十万大山脚下,防城港市上思县漫山遍野都是新苗初长的甘蔗。韦焕能和妻子马晓珍靠着7亩甘蔗地和不到2亩水田,培养了三个冠军儿女,他们一家的事迹,在大山里外广为传颂。5月15日,韦焕能家庭被中华妇女联合会评选为“全国最美家庭”。

  韦焕能是一名参加过对越自卫还击战的炮兵,他的父亲也曾从军报国,参加了抗美援朝。韦焕能说,如今儿女们在举重赛场上屡屡建功,以另一种方式为国争光,为家乡添彩,他感到非常自豪。

韦承辰与母亲相拥。 翟李强 摄

韦承辰与母亲相拥。 翟李强 摄

  5月17日,记者专程赶赴广西上思县叫安镇板细村,韦焕能的农家小院坐落在一处陡坡上,院门上挂着的一块“光荣之家”牌匾很是醒目。院子里只有一排瓦房,陈设简陋。正厅的墙上,韦焕能的戎装照以及三个儿女的比赛照片和奖状占据了很大的面积。

  韦焕能的长女韦承辰告诉记者,10多年来,由于长期在外训练和比赛,她们姐弟三人与父母亲能齐齐整整聚在一起仅有区区的5次。

韦焕能夫妇整理儿女们的奖牌。 翟李强 摄

韦焕能夫妇整理儿女们的奖牌。 翟李强 摄

  2006年,年仅10岁的韦承辰被上思县业余体校选中,开启了她的举重生涯。随后,妹妹韦承余和弟弟韦承左也在2007年被选中参加举重训练。从此,他们与父母便开始了离多聚少的生活。韦承辰说,姐弟三人偶尔能在赛场里见面,非常开心,但和父母的接触更多只能通过电话。

  7亩甘蔗地和不到2亩的水田是韦焕能家的主要生活支撑,虽然从军时学会的修车技术偶尔能增加点收入,但三个儿女上学和训练的开销使得韦焕能陷入困境。在2015年脱贫攻坚精准识别时,韦焕能家庭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

韦承辰姐弟三人的奖牌。 翟李强 摄

韦承辰姐弟三人的奖牌。 翟李强 摄

  为保证孩子们训练的花销,韦焕能夫妻俩不辞劳苦,倾尽所有。通过家禽和肉牛养殖,以及外出务工等途径拓宽收入来源,韦焕能一家境况逐渐改善,于2016年11月成功脱贫。

  记者到来的当天,韦承辰刚刚从北京回来,她把领回的“最美家庭”荣誉证书递给父母亲时说了一句:“爸爸妈妈辛苦了”,随后母女二人相拥而泣。

  儿行千里母担忧,当初三个年幼的儿女离家训练参赛,马晓珍十分不舍,但韦焕能坚持认为这是孩子的出路,马晓珍只好“忍痛割爱”。马晓珍说,想到儿女辛苦的训练,她就觉得心痛,很担心他们会受伤或吃不好。“他们比赛的视频我都不忍心看,太辛苦了。”

  马晓珍偶尔会给儿女们寄一些粽子等家乡食物。“每次邮寄都不敢提前跟他们说,怕被拒绝,因为邮费太贵,不想让他们为家里担心,影响训练。”马晓珍说。

  “我们外出比赛时,偶尔给爸爸妈妈买点东西寄回家,也是不敢提前跟他们说。”韦承辰说。

  记者的到访,韦焕能让妻子准备了一张大桌子,他从一个木箱里拿出儿女们的奖牌,一一摆放在桌子上。满桌的奖牌都是韦承辰姐弟三人十几年来的收获,仅全国性赛事金牌就有40多枚。在国际赛事中,韦承余获得5金1银1铜,韦承左获1铜。

#p#分页标题#e#

  儿女出人头地,作为母亲的马晓珍感到很欣慰和骄傲。马晓珍说,很庆幸当年没能阻止孩子们参加训练,看到孩子们有如今的成绩,这么多年的艰辛以及思念之苦也值得了。

  韦焕能用笔记表达了对儿女的深深牵挂之情和厚望,他拿出的三本笔记本,分别记录了韦承辰姐弟三人从小到大的每一次注册入学,每一次比赛,甚至每一次出行。

  韦承辰告诉记者,他们每次比赛前都会往家里打电话。虽然知道父亲有做记录,但她也没想到记录得这么详细。

  韦焕能和父亲都曾在战场上为国而战的经历一直激励着他的孩子们,他时常鼓励孩子们不管多苦多累,坚持就是胜利。他在笔记本里写着:“没有苦练,哪来成绩,加油吧!”

韦承辰与父母在家门前留影。 翟李强 摄

韦承辰与父母在家门前留影。 翟李强 摄

  韦焕能说:“最美家庭是我们家的最高荣誉,是对我们全家人的最大鼓励。”

  今年初,韦承辰告别赛场正式退役,结束了13年的举重生涯,她放弃到外地发展的机会,回到家乡上思构筑她的新梦想。她现在是上思县思阳镇中学的一名代课体育老师。放学后,韦承辰便到县体校协助举重教练给小运动员上课,这里是她举重生涯的起点,她从这里走出了大山。

  韦承辰说,教师是她喜欢的职业,她希望能为家乡的举重事业做出贡献,帮助更多十万大山里的孩子走出大山。同时,她也希望可以多陪陪父母,弥补多年的遗憾。(完)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