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菲俊:穿梭云端的九〇后信使

网络 刘洋 2019-05-29 11:40  阅读量:17477   

  每年山路行程超五千里 上下黄山近三百次

  谢菲俊:穿梭云端的九〇后信使

  每天清晨,27岁的谢菲俊会准时来到位于黄山脚下的黄山市邮政分公司汤口投递班,麻利地整理好报纸、杂志,还有平信及快递。上午8点,他背上100多斤重的邮包,乘车前往黄山风景区,开始一天的投递工作。

  9点前,谢菲俊会到达黄山风景区云谷索道,从这里乘缆车上行,之后便开始12公里左右的徒步投递。  

  为了不耽误邮件投递,谢菲俊经常一路小跑,身穿绿色工作服的他穿梭在游客之间,成为黄山上一道流动的风景线。有时,他还需要投递到黄山风景区的光明顶,在云雾中穿行。

  近年来,运上黄山风景区的快递与日俱增。据统计,近6年来,黄山风景区的快递量从1900余件增长到3000余件,信件、报刊的增幅更是超过10%。一代代邮递员将青春汗水抛洒在青松白石之间,接力奔波在风景区的邮路上。

  汤口投递班有4名投递员,服务汤口镇和黄山风景区约两万多人。作为风景区“第三代”邮递员,谢菲俊的业务范围覆盖黄山风景区160平方公里精华景点内的33个投递点,每年在山路上的行程超过5000里,上下黄山近300次,被喻为“最美云端信使”。

  谢菲俊每周要上山工作5天,遇上极端恶劣天气才会休息。他每天的午饭就在沿途解决,扒几口饭菜就继续赶路,平均每天走1.8万步。

  汤口投递班的班长林鹏举介绍,黄山风景区内山路崎岖,无法行车,邮递员岗位不容易招到年轻人,来了也很难坚持下去。

  2010年大专毕业后,谢菲俊在外地打工,为了照顾父母,决定回家乡工作。2016年,24岁的谢菲俊来到黄山市邮政分公司汤口投递点,成为一名邮递员。

  “刚参加工作时,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知道工作中可能要走一大圈路,可没想到还要负重一百来斤!”谢菲俊笑道。

  他记得,第一次上山投递完后,肩膀上全是淤青,腰酸背痛,只想躺倒睡觉,他禁不住抱怨工作太累了。但每当他把包裹递到客户手中,一句道谢的话、一个开心的笑容,让谢菲俊觉得这份工作很有价值。前辈们经常鼓励他:“选择了就要坚持干下去。”

  “老师傅们言传身教的精神,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品质’二字。”谢菲俊说。1987年,黄山风景区第一代投递员李胜上岗,那一年他才20岁,一干就是15年,第二代邮递员汪光新干了10年。这些老邮递员不仅激励谢菲俊成长,更让他理解了奋斗的意义。

  “刚开始觉得一个人工作有些无聊,工作了一个月以后,发现山上走到哪里都有熟人,大家见面都会点个头、笑一下,这种感觉挺好。”谢菲俊感慨。

  投递工作受天气影响大,晴天,他的工作服会被汗浸湿,雨天打伞上山,为了保护邮包不被打湿,他的衣服往往会被淋透。

  “雨雪天路很滑,容易摔跤,要小心翼翼、一步一步地走。工作以来,不记得摔过多少次,爬起来拍拍土继续走。”谢菲俊说,冬天地面结冰,要穿钉鞋,山上山下天气反差很大。

  黄山风景区内,有环卫、工商、派出所等众多机构,还有宾馆和书报亭,报刊杂志、信件、企业发票等物件投递量很大,时效性要求也高,这对谢菲俊的业务能力和工作效率是个考验。

  除了投递包裹,谢菲俊每天还要将山上所有邮箱里的信件取下山寄走,里面大多是游客们寄出的明信片。“旅游旺季,每天明信片就有四五百件,一个邮包放不下。”

  谢菲俊也会帮助山上工作人员捎一些生活用品,“他们上下一趟很不方便,对我来说是举手之劳”。现在,风景区内沿途的工作人员已把谢菲俊当成了家人。冬天,有时候出发之前,谢菲俊看到太阳很大,就没带钉鞋和雨伞,可下了索道却发现路上都是冰。这时,商店老板和环卫工人会将伞和鞋借给他。有时候山上突降大雨,宾馆员工会送来雨衣,这让他觉得十分暖心。

  3年多来,谢菲俊穿坏了8双运动鞋,他从来没有延误过一个邮班,丢失过一个邮件,需要投递的报纸、杂志,他都一一记在心里。

  “既然选择了这个行业,我就会坚持下去,送好每一份包裹,踏踏实实把这份工作做好,服务他人、温暖他人。”谢菲俊说。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