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托育市场:还需再送一程
调查丨河北托育市场:还需再送一程
扶上马,还需再送一程
——河北省托育市场调查(下)
目前,河北省提供婴幼儿照护服务的机构数量明显不足,服务水平也参差不齐。如何扩大托育市场规模、完善监管措施和行业规范,补齐河北省婴幼儿照护服务短板?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加大政策扶持,扩大托育市场规模
“我们收费如果再低,就无法维持运营了。”5月29日,记者来到位于石家庄北二环附近的北京爱乐祺国际早教中心,该机构相关负责人坦言,他们入驻石家庄已经一年半了,但入托的宝宝屈指可数,至今还没有盈利。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一方面,三岁以下幼儿的托育服务刚性需求猛增,许多家长无所可托;但另一方面,一些托幼机构由于缺少政策支持等原因,很难实现良性发展。
“如果光做托育服务,很难收回成本。”石家庄泊恩幼儿园的负责人吕勋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托育机构招收的大都是1.5岁到3岁的孩子,而且一个托育机构的用户范围大约就是周围两公里,这个用户数量是十分有限的。
托育机构缺口虽大,但要想吸引资本投入,扩大托育市场规模,离不开政策支持。5月2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从今年6月1日到2025年底,对提供社区养老、托育、家政相关服务的收入免征增值税,并减按90%计入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
“政策红利让托育获得大量关注,无疑可以推动托育事业更快发展。”石家庄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早期教育专业教师王晓月表示,河北省托育事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市场化培育基础薄弱,政府可作为先导力量推动公共服务的供给,给予更多、更明确的政策扶持,“公共政策应平等对待各类托育机构,比如符合要求即可获得场地、政策补贴等。”
王晓月曾实地考察过多个省市的托育机构。她介绍,作为托育试点的前沿,上海实行了营利性与非营利性的分类管理。其中,公益性、普惠性托育机构将享受一定税收、补贴优惠。
吕勋也认为,要推动托育机构发展,应将婴幼儿照护服务纳入基本公共服务范围,加大财政支持。“可针对不同幼儿托育机构,探索建立一定比例补贴和差异定额补贴机制,以分担社会力量的运营成本。”
针对目前河北省托育机构缺乏、运营难的现状,王晓月建议,现有幼儿园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以增设托管班,获得相关资质和符合专业标准的大中型企业、社区街道也可以开办社区幼托点和职工亲子中心等,“首先形成一批公共托育机构,以起到引领带动作用。”
制定行业标准,促进托育市场规范发展
要规范托育机构和其服务行为,需要有统一的、规范化的行业标准。而目前,河北省缺少相应的监管措施和行业规范。
王晓月表示,可以借鉴上海、湖北、四川等地一些做法,完善市场监管和行业标准。
据了解,2018年4月,上海市出台了《关于促进和加强本市3岁以下幼儿托育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上海市3岁以下幼儿托育机构管理暂行办法》《上海市3岁以下幼儿托育机构设置标准(试行)》等文件,对机构规模、班级规模、课程内容、选址要求、建筑面积、功能要求等方面作出了详细规定,比如规定“建筑面积不低于360平方米”“无死角监控”等。
此外,上海市还要求,申请举办托育机构,除了要提交举办者资格证明、场地证明、房屋结构安全检测的证明文件、消防安全合格证明文件,还需要提供由区级及以上卫生计生部门指定的医疗卫生机构出具的《托育机构卫生评价报告》和由区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出具的《食品经营许可证》。
#p#分页标题#e#继上海之后,四川、湖北、广东等地也陆续发布了托育政策,明确注册、登记流程,并且明确由各市教育行政部门牵头管理各市托育服务工作,会同各相关职能部门对托育机构进行监督管理和业务指导。
王晓月建议,河北省应尽快确立0至3岁婴幼儿托育机构主管部门,统一负责0至3岁托育服务体系的规划、建设、发展和监管。同时,尽快出台符合现阶段发展特征且灵活的托育服务准入机制、机构建设规范和运营管理标准,让运营者有章可循。
“上海市将托育机构的违法信息纳入到了本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建立托育机构从业人员的黑名单制度。”王晓月认为,可尝试建立通报和表彰制度,对服务质量高、有良好信誉的各类托育机构和个人予以表扬和鼓励;对不遵守相关制度,服务质量低、社会信誉差的机构,予以公示,加强指导、监督,以此来促进行业发展。
培养专业队伍,解决托育从业人员匮乏问题
除了政策和监管缺失,专业的托育从业人员匮乏,则是制约行业发展更为严重的问题。
“在石家庄招聘一个托育老师太难了。”吕勋告诉记者,目前“一对一”服务的育儿嫂很难适应托育机构“一对多”的需求,而专职的幼儿老师很少有带3岁以下孩子的职业经历。
据了解,针对托育机构服务人员队伍短缺、专业性低、流动性大等问题,上海对托育机构的人员配备标准作出了明确要求,比如规定托育机构应当配备育婴员、保健员、保育员、营养员、保安员等;收托幼儿数应与从业人员之间保持合理比例,每班应配育婴员和保育员,且育婴员不得少于1名,2到3岁幼儿与保育人员的比例应不高于7∶1,18个月到24个月幼儿与保育人员的比例应不高于5∶1。
为了让从业人员有更好的实操能力,政府相关部门应该鼓励学校、社会培训机构扩大托育行业从业人员培育体系,且提供经费支持。对此,石家庄学院教育系教授茹荣芳建议,除了推动成人学校开设相关专业,河北省还可以探索在全日制高校通过专业院系调整新增开设专业,培养专业化、高层次的托育教师队伍。
“充分利用人社部门的职业技能培训政策和相关行业协会的培训活动,也是提升从业人员专业素养的可行方法。”茹荣芳建议,可对在岗托育服务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形成常态化的培训机制,对于新进入人员进行正规的岗前培训,加强心理学、教育学等理论基础学习的同时,提高实务操作能力。
就提高托育教师职业吸引力的问题,茹荣芳认为,应提升托育机构服务人员的薪酬待遇,提升职业荣誉感,给予从业者职业期望和职业发展,降低人员流动率,提高队伍的稳定性。“让托育教师成为受尊重且让人羡慕的工作,才能不愁生源,行业才能更有活力。”(见习记者王璐丹 记者尹翠莉)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