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传递:丢失25年珍贵老相册终于找到主人

网络 刘洋 2019-06-04 09:22  阅读量:19721   

  北京日报客户端报道引发爱心传递
  丢失25年珍贵老相册终于找到主人

爱心传递:丢失25年珍贵老相册终于找到主人

  寻找失主八年的王先生(左)把照片交还主人。

  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 张鹏

  抚摸着自己儿时的照片,68岁的姚先生眼睛湿润了,这本珍贵的老相册已经丢失了25年,终于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重新回到了他的手中,“太神奇了!”姚先生一遍又一遍地感叹。

  苦苦寻找了8年,在太原一个地摊上偶尔买到这些老照片的王先生特地从山西赶来北京,终于亲手把照片归还给它的主人,心中夙愿了结,交接的时刻他也忍不住流泪了,能够帮助一家人找回失去的记忆,他觉得自己这件事做对了。

  这本老相册到底经历了什么?又是如何回到主人手中的呢?正如姚先生所说,这确实是一个非常神奇的故事。

  上千留言开启爱心传递

  故事的开头还要从山西太原的读者王先生说起,不久前,他通过网络留言告诉记者,说8年前在地摊上偶然买到一堆老照片,回家整理之后发现,这些照片是一个北京家庭的生活照,一共有75张,应该来自一本老相册,“主人肯定会很着急吧!”王先生这样想,于是开始了寻找照片主人的漫漫征途,在山西登报没有回音,他求助于北京媒体,希望帮助寻找主人。

  《一本遗失的旧相册 老照片中的北京一家人你们在哪里》在北京日报客户端和各平台号推送后,立刻引起了读者的强烈关注。很快北京日报客户端和各平台总计达到几十万阅读量,留言上千条,开始了一场爱心传递,大家都希望照片主人能够尽快看到。

  还有不少读者从照片留下的种种蛛丝马迹进行推理,简直堪比福尔摩斯。一位读者留言:“看照片上的字,都是在新大北、立新、东方红、首都照相馆拍照的,新大北在前门,首都照相馆在大栅栏,立新和东方红应该在原崇文区前门东大街一带。这户人家,应该住南城,在东珠市口、磁器口、兴隆街、花市一带。”

  正在万分焦急的时刻,一条令人惊喜的留言终于在北京日报客户端的今日头条平台号上出现了:“我是照片中人的下一代,非常感谢这位山西的朋友,想问一下怎么能和您联系上。”

  网友们推测八九不离十

  记者迫不及待地打电话给留言的姚女士,简直不敢相信照片主人就这样出现了,电话那边传来的声音同样激动:“真没想到,25年前我父亲搬家时候丢失的相册居然能找到,太神奇了!”

  原来,姚女士是照片中这家大儿子的女儿,“父亲搬家的时候一个打包的小箱子不见了,里边就有这个相册,后来找了很久都没有找到,当时觉得特别遗憾。”如今照片失而复得,一家人高兴极了。

  姚女士表示,网友们推测的八九不离十,当年她爷爷奶奶一家确实住在南城的和平门外,她的爷爷,也就是全家福里的那位气质儒雅的老者,是上世纪40年代的老大学生,一直在北京铁路局工作,而爷爷的父亲以前是铁道系统的一位总工。奶奶毕业于老辅仁大学,奶奶的哥哥是国家测绘总局的总工程师,中科院院士,曾经准确测量珠峰高度。总之,姚家是一个真正的高知家庭,如今照片中的两位老人已经离开。

  一个家庭折射时代变迁

  姚家的三个孩子被时代大潮席卷裹挟,有着各自不同的命运。大儿子就是姚女士的父亲,1968年他17岁的时候上山下乡去山西忻州插队。“文革”结束之后知青返城,他面临重大抉择。“我父亲当时在太原已经有了比较稳定的工作,考虑到回北京工作很难解决,住房也很紧张,于是决定落户在太原。”

#p#分页标题#e#

  照片中的女儿是姚女士的姑姑,她1969年作为一名知青去了黑龙江建设兵团,开拓北大荒。1976年回京之后,她分到北京制线厂做了一名女工,后来又调到街道办事处工作。

  姚家的小儿子是唯一没有当过知青的孩子,按照当年的政策,一家人只能有一个孩子留在北京,小儿子就成为这幸运的一个,改革开放之后,他下海做起了生意。

  姚女士是这个家族的第三代人,按照国家政策,她作为北京知青的子女可以回京参加高考,于是就按部就班在北京读大学,工作,结婚生子。

  老相册的谜底终于全部揭开,背后的故事既出人意料又似曾相识,几代人的命运和共和国的历程息息相关,经历过风风雨雨,有人离开,有人出生,和时代一起前行,这似乎是中国无数家庭的一个缩影。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