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深圳率先“松绑” 治堵不能只靠汽车限购

网络 刘斌 2019-06-06 09:45  阅读量:6606   

广州、深圳率先“松绑” 治堵不能只靠汽车限购

  在业内人士看来,广州、深圳率先为“汽车限购”松绑,“促进汽车消费”是其背后的主要动因。段经琨/摄

  “我摇号摇了快两年了,希望这次限购放开能让我早点开上属于自己的车。”听到限购“松绑”的消息,家住深圳的许广文对小汽车摇号又燃起了新希望。

  让许广文兴奋的,是深圳市交通运输局发布的一则通告。6月2日,深圳市交通运输局与广州市交通运输局分别发布了《关于增加中小客车增量指标配置额度的通告》(以下简称《通告》)

  根据《通告》,从今年6月起,深圳市将在原定每年普通小汽车增量指标配置额度为8万个的调控目标基础上,2019年至2020年每年增加投放普通小汽车增量指标4万个。其中,1万个采取摇号方式配置,3万个采取竞价方式配置;广州市在原有额度的基础上,从今年6月起至2020年12月,将增加投放中小客车增量指标10万个。

  与许广文一样期待新政落地的“无车一族”还有不少。2014年12月29日,深圳市开始实施汽车限购政策。根据最新统计,2019年5月,深圳市共有约125万人参与了摇号,共发放3333个车牌,个人中签率仅为0.2382%,单位中签率为2.07%。

  许广文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新政前,深圳每月仅发放约2934个个人车牌摇号指标,而随着新政的落地,6月至今年年末每月指标约上升到4200个,指标增长将超过40%。“这就意味着摇上号的几率也大大增加”。

  限购松绑为汽车消费打“强心针”

  在业内人士看来,广州、深圳率先为“汽车限购”松绑,“促进汽车消费”是其背后的主要动因。

  2018年,国内汽车市场出现了28年来的首次负增长,整体下滑趋势仍在延续并不断加剧。根据最新统计数据,今年一季度,国内乘用车共销售526.28万辆,同比下降13.72%。

  今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等10部委联合发布《进一步优化供给推动消费平稳增长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方案(2019年)》,提出“优化机动车限购管理措施”以促进汽车消费。

  5月28日,广东省发布了《广东省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实施方案》,其中提到放宽广州、深圳汽车摇号和竞拍指标,省内其他城市不得再出台汽车限购政策。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认为,此次广东省促进汽车消费的实施方案是响应国家促进消费的政策方向采取的正确的政策调整。

  “放宽广州、深圳市汽车摇号和竞拍指标,相当于加大了供给端;而扩大了准购规模,也将刺激部分潜在消费力进入市场。这对于持续调整中的国内车市而言,将起到直接拉动效应。”崔东树说。

  崔东树直言,尽管新政已经明确,但由于购买需求积压规模较大,广州、深圳消费者购车“仍有难度”。

  据崔东树分析,广州摇号购买传统燃油车的数量有75万人,深圳有120万人。以广州为力,指标如果增加50%,则广州年化中签率的比例也是10%左右,排队10年才能摇号中签。

  值得一提的是,深圳市交通运输局表示,限购放开的同时综合考虑了深圳交通承载力以及大气治理目标,增加小汽车调控增量指标配置额度对各方面的影响总体可控。

  同时,深圳市交通运输局透露,增加小汽车调控增量指标配置额度的政策暂实施两年(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2020年后将对政策实施效果进行综合评估后再研究。

  著名城市交通专家徐康明教授认为,广州、深圳的措施起到了一定的示范效应,不排除其他城市会跟进。但北京、上海的汽车限购是否放宽仍待进一步观察。

  “作为特大型城市,北京、上海情况比较复杂,特殊性较强,相关政策仍不明朗。”徐康明说。

  破解城市交通困境不能“一刀切”

#p#分页标题#e#

  根据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的数据,截至2018年年底,全国汽车保有量达2.4亿辆。从分布情况看,全国有61个城市的汽车保有量超过百万辆,27个城市超200万辆。其中,北京、成都、重庆、上海、苏州、郑州、深圳、西安等8个城市超300万辆,天津、武汉、东莞3个城市接近300万辆。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天津、贵阳、杭州等城市都采取了不同形式的汽车增量配额指标管理措施。有分析认为,现行的汽车限购政策已实施多年,其出发点主要为了破解城市交通拥堵难题,并配合相关的环保治理等,但取得的成效褒贬不一。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中国市场学会营销专家委员会秘书长薛旭认为,汽车数量增加和城市拥堵加剧这两个问题并不是简单的正相关关系。

  “从战略上讲,城市道路路况的拥堵与否,和公共交通状况、中心人口分散方向、城市道路规划、城市建筑规划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薛旭看来,想要解决一个综合问题,不应该简单对汽车进行“一刀切”式的限购。

  薛旭建议,未来在规划城市的过程中,要将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有机结合,并引导民众选择公共交通出行,并将收取的相关费用用来改善公共交通,完善智能交通管理体系,进一步缓解交通拥堵。

  而在徐康明看来,交通需求管理应该从对汽车“拥有限制”提升为“拥有限制”加“使用限制”的政策。为此,他建议,应该对限购、限行政策重新设计、组合,从而使汽车产业的政策和城市交通的政策取得平衡。

  “根据现行政策,一旦拥有了小汽车以后是用得越多越划算,即使某一天放弃了驾车出行,车主也得不到正向回报。例如,政策未来可以对高峰期间不使用私家车的人进行奖励,从而更好地对城市交通进行综合调控。”徐康明如是说。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