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书店回暖只是昙花一现? 更要“价值”留人
过去10年,受电商平台冲击,我国实体书店经历了倒闭潮、转型期,一些书店“突出重围”,变得更加多元,更加注重“颜值”。但探索稳定长效的盈利模式,仍是当前面临的最大问题。当下,一些书店跟风改造升级,越来越注重“颜值”,吸引了很多人拍照打卡,但在图书质量、布局等方面欠缺专业性,不能很好地满足人们的阅读和购书需求。
一杯咖啡,一本书,一个周末的午后……
一杯咖啡、一本书,每个周末午后,39岁的郭瑞杰都喜欢泡在书店里。“只要在书店,我的心就能静下来。”
宁夏银川市民郭瑞杰,在忙碌而琐碎的生活里常常感到身心疲惫,只能以烟酒放松。后来他偶然在书店翻阅一本与西藏相关的书,一读便入了迷,内心的浮躁也慢慢被文字抚平。“当你沉浸在阅读中,时间不知不觉就过去了,心里也没有任何烦扰的事。”
打开一本书,就是打开一个奇妙的新世界,在学生时代很少看书的郭瑞杰,却在工作多年后入了“书坑”。近5年,他几乎走遍了银川所有的书店,还经常参加一些书店组织的线下读书会等活动,“泡书店”已经成为他的一种生活方式。
南昌一家岩洞式建筑风格书店
在被电子产品包围的时代,从网上获取信息无比容易,但仍然有不少人喜欢在书店与一本好书不期而遇的感觉。特别是在纷繁的都市生活中,书店更像是一座“绿岛”,以源源不断的书香浸润心灵。
书店是人们心灵的栖息地,也是一个城市的文化“坐标”。人们透过书店这扇窗户,可以领略一座城市的形象、气质和格调。
有人说,有什么样的书店就有什么样的城市,一座没有书店的城市是荒凉的,一座没有阅读氛围的城市也必将是乏味的。
爱书的人在书店分享、交流思想,陌生人也能因书而建立起情感链接,增进认同和共识。正如银川市新华书店采购经理黄海英所说,书店不仅仅是一个卖书的地方,更是城市里不可或缺的“文化会客厅”。
从“等待读者上门”到“主动追逐客流”
书店绝不仅仅是一栋建筑,而是鲜活的生命体。
大约在2002年到2012年10年间,实体书店遭遇了“倒闭寒流”,据统计全国有近五成的实体书店倒闭。
“阵痛”往往意味着“重生”。在政府一系列支持实体书店发展政策的鼓励下,在人们日渐注重体验式消费的刺激下,一批实体书店积极转型,探索“书店+咖啡”“书店+文创”“书店+艺术”等复合式经营模式,其中既有以西西弗、言几又、钟书阁等为代表的民营连锁书店,也有国营老字号新华书店。
在经营业态转型的同时,大部分书店选址也从单独的街边店铺进入综合性购物中心或商业街区,它们不再一味地等待读者上门,而是主动去追逐客流。
在宁夏银川市一家大型购物中心里,今年2月新开了一家名为“品读时光”的新华书店。记者在书店内看到,不同于印象中传统而严肃的新华书店,这里装修文艺温馨,还增添了咖啡吧台、文创产品、沙龙讨论等功能区域。
文创、餐饮正在成为书店新的营收增长点。“仅靠图书销售的话,书店很难发展下去,因此不管是老字号,还是独立书店,都在朝着综合化、复合化的方向发展。”“品读时光”书店店长王雪说,实体书店在文化体验等方面有不可取代的优势,自开张以来,各类社会团体争相在这里举办读书沙龙、文化展演等,书店同时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南昌一家独立书店,书友们自发组织朗读活动
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图书销售网点数量同比增长4.3%,从业人员数量同比增长5.5%。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负责人表示,实体书店的发展质量有了进一步提升,主要表现在有一批最美书店惊艳亮相。这些书店场景更具有设计感,古典与时尚之美交相辉映,成为新的城市文化地标。
#p#分页标题#e#这些书店在成功占领城市阅读市场的同时,也在告诉我们:人们不是不爱翻书了,只是对阅读体验更在意了;书店不是可有可无,只是这一方空间需要更多的文化“养分”。
回暖是否只是昙花一现?
对书店而言,图书是立命之本,但2018年我国实体书店数量上涨的同时,图书销售额却在下降。北京开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发布的《全球背景下的中国图书零售市场》报告显示,实体书店零售图书码洋规模同比减少了6.69%,跌至近7年最低。甚至有业内人士担忧实体书店的这种回暖可能是昙花一现。
观察发现,当下一些“最美书店”只是简单地增设咖啡厅、休息区等,同质化严重,没有与一座城市的文化底蕴有机融合。
实体书店要长远发展,不仅要以“颜值”吸引人,更要用图书“价值”留住人。
西西弗书店银川店店长马凯说:“书店还是要立足本位,在开拓咖啡、文创服务等空间的同时,要在图书分类引导、书店动线设计、图书产品研究等方面下功夫,满足顾客精细化阅读需求。”
黄海英也认为,书店是内容制胜的业态,如果只关注设计,不关注内涵,不能持续提供符合市场定位的高质量图书,人们的新鲜感过后,“网红书店”卖点很快就会消失。
互联网时代,真实可感的阅读和购物体验已成为实体书店的最大优势,应注重通过大数据挖掘消费者需求,把线上书店的便捷和线下书店的体验同步结合,从内容服务向体验服务转变,重点吸引年轻的互联网“原住民”成为消费主力,为城市打造一方独特的高品质文化体验空间。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