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困人自动报警 等待救援中有语音安抚
会感知、能安抚、可互联的智能电梯建设已在长沙试点,预计2020年将实现“一梯一码”全覆盖
电梯困人自动报警 等待救援中有语音安抚
漫画/余宁山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周辉霞
电梯困人时自动报警,信息第一时间传送到救援平台;等待救援过程中有视频和语音安抚,减轻被困者的幽闭感和焦躁感;电梯零部件是否需要更换、维保重点在哪里,数据来说话……不久的将来,市民会发现,我们每天使用的电梯,正在对接长沙城市安全建设,变得更聪明、更安全了。
记者近日从长沙市市场监管局了解到,长沙市正在开展智能电梯安全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到2020年实现全市智能电梯“一梯一码”全覆盖。目前,长沙市正在长沙高新区和雨花区进行试点。
智能电梯将如何实现“智商上线”?变聪明的电梯与市民出行安全有何关联?对于这一公共出行设备升级,是不是需要付出更多的成本?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近日走进试点区域,进行了调查和了解。
问题预判
数据分析为电梯运行安全“治未病”
什么是智能电梯?智能电梯是通过现代信息技术赋能,对电梯运行状况实时在线监测,进行数据收集,实现两个转变,即“应急响应救援”转变为“实时在线救援”、“事后故障维护”转变为“事前问题预防”。记者觉得,用“有病治病,没病防病”这一中医理论解释智能电梯大数据发挥的作用非常形象。
现有的城市电梯管理也有数据基础,但它是单向的、静态的。2014年,长沙市搭建了96366电梯应急处置与安全管理系统,将全市所有在册电梯进行编码。“长沙市8万多台电梯的数据底数,就是通过逐台电梯编号得来的。如果市民被困电梯之后报警,若说不清楚所处地址,报这个编码,管理系统通过后台数据调取,能判断被困者的位置,开展救援。”长沙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李有富介绍,目前,长沙市电梯应急处置平均用时约19分钟,在全国处于较先进的水平。
相比之下,智能电梯“智商充值”最突出的体现是多向、动态的数据收集,能将以前半年甚至一年才更新一次的数据变为半月甚至即时更新。可以说,对电梯运行数据进行收集,是智能电梯的“基本功”。长沙高新区试点的“智能电梯二维码电子标签管理系统”(以下简称“高新区模式”)和雨花区绿地之窗小区的“智能电梯运行状态实时监测系统” (以下简称“雨花区模式”),均以此功能作为智能电梯的数据基础。
据悉,长沙高新区有3000多台电梯,通过在梯厢里增设电子标签,实现“一梯一码”的数据管理。
在长沙高新区政务服务大厅电梯里,记者看到,一块金属质感的方形条块张贴在梯厢里,条块上刻有一个3D激光防伪二维码电子标签。记者拿出手机扫描二维码,电梯的相关信息包括编码、安装地址、使用单位、维保单位、检验单位、检验日期、维保日期等一目了然。该系统服务提供商介绍,每一台电梯的基础数据、维保数据、检验数据的动态变化等,都将实时汇总到系统平台,并进行数据分析和统计,物业单位、监管部门可以随时通过数据变化,掌握电梯的运行管理、维保等状态。
而“雨花区模式”如何?系统开发方长沙凌波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负责人谢海涛介绍,这个系统集运行数据统计、物联网监测、应急处置和维保信息化等多项功能于一体。记者在试点区域绿地之窗小区看到,安装了传感器等前端装置的电梯,收集到的信息(电梯开关门次数、钢丝绳弯折次数等)实时传输到系统后台,物业、维保人员根据数据评判电梯的运行状况、故障的趋势、零部件更换时机建议等。
#p#分页标题#e#“例如,电梯门的触点装置,设计使用寿命大约为开关十万次,但客流量多少决定其开关的次数。以前对于这个装置是否要维修,主要依靠维保人员的经验,存在过度维修或维修不及时等风险。智能电梯进行数据收集后,该装置运行9万次时就会发出维修提醒警报,可有效预防安全事故发生,让维修的钱用在刀刃上。”长沙市市场监管局特设处负责人胡湘林介绍,这样的电梯能有效延长使用寿命6年至8年,极大节约成本。
在绿地之窗小区物业部门负责人看来,这样还可减少物业和业主使用维修基金时的纠纷,“业主不信任,总认为物业和安装人员在电梯维保的零配件上搞名堂,装了这个系统,电梯维保更有依据、更透明,也让电梯维保的钱花得更透明。”
痛点解决
维保智能监管督促日常维保有数量更有质量
人梯配比差距太大、维保不及时不到位,是掣肘电梯运行安全的重要原因之一。长沙在册电梯有8万多台,监管人员只有数十人,维保人员只有千余人。根据有关规定,特种设备必须半个月维保一次。但在实际操作中,且在人少事多的情况下,导致电梯维保市场低价竞争、以修代保、不修不保的情况时有发生。如何实现电梯维保监管智能化,是智能电梯平台力破的痛点和难点。
记者采访时发现,“高新区模式”的后台数据显示,在用电梯3103台、停用电梯1台;电梯使用单位245家,在保维保单位43家,登记的维保人员215人,人梯配比是14.44。每台电梯的数据库一一记录了该台电梯的维保信息,包括维保单位、人员等,同时设置了维保打卡时间以及半个小时的维保时长,以确保维保人员到位,否则将拉响信息警报。“也就是说,维保人员必须在维保点停留半个小时,否则会被系统警示,督促维保人员到位。”系统开发方湖南智眼天下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说。
物业方、管理方提出了一些改善建议。从事物业管理的李先生认为,现场打卡操作时间并不完全等于维保用时,维保人员应将维保操作记录进行上传,以确保维保人员按要求对电梯的制动系统、曳引系统等进行了实实在在的保养。
“雨花区模式”在推进维保信息化方面更注重全流程的监测。该模式通过GPS定位的智能维保签到技术,在维保计划、维保任务、维保人员管理和维保现场取证等方面对维保人员提出要求,并进行考核。
安全加码
AI导入+电梯物联,预计救援时间缩短一半以上
现有的电梯基本是相对独立的,智能电梯搭建平台大脑,通过信息技术实现梯与梯、梯与平台中心的连接,缩短电梯困人时的救援时间,提升电梯运行安全。在绿地之窗小区,记者实地体验了一把。
“你好,我现在被困在小区电梯里了!”记者和工作人员走进该小区一栋单元楼的电梯,任意停留在其中一层,然后按下互动屏的紧急救援按键,发出救援呼叫。
“您所在的电梯位于绿地之窗小区七栋二单元12层。”电梯里传出一个声音,并告知已联系物业和电梯维保单位的工作人员。
几秒钟之后,置放在梯门左侧的电子屏上跳出一组动画画面,介绍被困电梯时应如何调整心态、不要做哪些危险动作等。
记者了解到,区域内联网的电梯将把一键报警、平台接警、故障视频、多方通话、就近救援等功能集中于系统,救援时间预计缩短一半以上,排查故障时间预计节约近七成。
#p#分页标题#e#AI的导入是电梯变聪明的又一基因。记者了解到,绿地之窗小区的每一台电梯都安装了一个摄像头。“这个摄像头可以进行人脸识别。居民进入电梯,人脸识别系统能对其身份进行认定。”谢海涛介绍,这个功能有助于协助公安机关、综治部门开展社会基础治理。对于物业管理部门来说,这个系统也有利于为电梯内发生的纠纷界定提供参考。
相关链接
高新区模式
属于基础模式,主要是夯实管理基础和实现初步智能化,推广起来能很快实现全覆盖,当前成本和后期运营的成本也比较低,但在前瞻性上存在局限,智能电梯功能或将面临再次甚至多次升级。
雨花区模式
属于高阶模式,但在开发过程中,需要在电梯加装摄像头等物联网前端智能设备,需要较多资金投入维持系统日常运营。咸阳、九江等采用这种模式的城市,相关费用由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进行消化;厦门等城市则采取企业出资、用户购买、梯厢广告权置换、政府分担等多种途径共同承担的方式。
相关新闻
为电梯装上聪明“大脑”
长沙晚报6月11日讯(全媒体记者 周辉霞)记者近日了解到,长沙市市场监管部门今年将全市电梯智能升级作为民生工程加速推进,是基于电梯运行故障率升高与人机比差距大的现状。
2017年和2018年的统计数据显示,96366受理的电梯故障有7600余件。其中,投用5年内的电梯故障率为22.3%,投用5年至10年的电梯故障率为48.28%,投用10年至15年的电梯故障率为22.03%。随着更多电梯迈入高龄服役期,降低其故障率、提升其维保质量,借力现代信息技术是有效的解决之道。
电梯变得聪明、有智慧,说到底是信息技术赋能。因此,联网运行是智能电梯运行的基础。此外,电梯运行主板“黑匣子”的数据由生产厂家掌握,厂家的数据能否与智能电梯安全公共服务平台的数据汇总归一,也值得思考。
事实上,更具前瞻性的智能电梯规划和设想,还包括对接未来AI场景更广泛的运用。例如,智能短交通和服务类的机器人,将在写字楼各个楼层间穿梭配送外卖或快递。如何让机器人自主上下电梯、与人友好共处?专家认为,如果在智能电梯方案解决过程中,将电梯与机器人信号对接等技术需求一并考虑,将来则无需对电梯功能进行再次开发,便能实现机器人自主使用电梯。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