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仅2秒钟时间,他们错过了唯一安全跑出来的机会

网络 林晓舟 2019-08-19 07:03  阅读量:10456   

  8月14日上午,雨后初晴的尼日河两岸格外平静,成昆铁路埃岱二号隧道出口处,数十名抢修人员正在全力组织清淤排障,在经历两次抢通后,线路清理工作仍在持续。

  12时44分,190多米高处的山坡上岩体突然无征兆的发生崩塌,顷刻间数万方土石滑落,包括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西昌工电段职工杨铭、何耀在内的17名工作人员在抢险过程中失去联络。

  

仅仅2秒钟时间,他们错过了唯一安全跑出来的机会

  为背负成昆铁路人的责任和担当,他们不计生死,不顾安危,把抢险当作冲锋的号角和磨砺筋骨的锻造,用行动作出了令人肃然起敬的抉择。他们是铁路的骄傲,是人民的英雄,值得被永远铭记。

  近半个世纪以来,大凉山上的“慢火车”如同不知疲倦的“钟摆”,将旅客从大凉山的这一头送往另一头,为他们带来了过上好日子的希望和曙光。

  凉山地区地处大陆腹地的封闭地区,交通闭塞,沿线群众出行极为困难。1970年,一项工程的完工给这个地区带去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昆铁路建成通车,让发展滞后的大小凉山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作为服务民族地区、发展地方经济的钢铁大动脉,成昆铁路对改善凉山交通状况、密切西南与全国联系、加强民族团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仅仅2秒钟时间,他们错过了唯一安全跑出来的机会

  成昆铁路开通运营至今的近半个世纪里,沿线贫困地区的生活资源、教育资源、农业资源等通过这条铁路与外界进行交换,凉山“聚宝盆”里的物产不断被这条钢铁长龙输送到祖国广袤大地。

  一趟趟穿梭在成昆铁路上的列车如同一枚枚帮助当地群众精准脱贫攻坚的“绣花针”,串联起大小凉山沿线群众的生产生活。

  交通强国、铁路先行,铁路始终把成昆铁路的发展作为西南铁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仅今年上半年,成昆铁路累计发送货物184万吨,每天就有2万多名旅客通过成昆铁路前往各个地方,是沿线群众出行和货物运输不可或缺的重要通途。

  对沿线彝族旅客来说,铁路承载着他们出行、经商、上学的愿望,是他们心中名副其实“希望之路”。每日奔忙的慢火车,早已成为了他们的致富车、求学车、希望车。

仅仅2秒钟时间,他们错过了唯一安全跑出来的机会

  7月底以来,受持续强降雨影响,成昆铁路沿线区段多次发生水害并导致线路中断。由于铁路沿线许多地区公路条件极差,这条“希望之路”的被迫中断意味着每天约有数万名沿线群众无法再像平时一样赶着猪、羊,背着玉米和土豆踏上“致富路”维持生计,也意味着,在即将到来的9月开学季,数以万计沿线学生不能按时回到课桌前拿起崭新的书本。

  面对沿线群众殷切的期盼,面对肩上“群众利益无小事”的重大责任,在水害发生的关键时期,如何高效完成抢修任务,快速恢复通车,是成昆铁路人不得不攻克的难题。

  作为一条典型的山区铁路,成昆铁路沿线山高坡陡、水深流急,地质构造极为复杂,是全国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山区铁路之一。

  成昆铁路跨越大凉山区,蜿蜒出没于峡谷之间,横穿南北径向构造带和南北向地震带,断裂等各种灾害性地质问题极其发育,全线有500多公里位于地震烈度7到9度的地震区,其中8到9度的有200多公里。成昆铁路穿过四川盆地、盆周山地、横断山系、云贵高原,沿线不良地质现象种类繁多,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灾害频发,地质灾害隐患点位分布之高,世界罕见。

#p#分页标题#e#

  在“白云缠腰浪作伴,脚踏绝壁头顶天”的险恶条件下,唯有与天斗、与地斗、与山斗、与水斗。修建于1958年的成昆铁路,直到1970年7月才全线贯通,其修建难度之大、工程之艰巨、施工之复杂显而易见。

  为了在“筑路禁区”修筑铁路,筑路大军以“让高山低头、叫河水让路”的英雄气概跨激流、战险山,不畏艰险,出生入死,创造出征服自然的伟大奇迹。

  修建之艰,运营亦不易。风雨成昆路,近半个世纪的成昆铁路运营史是一部铁路人不畏艰险、迎难而上的奋斗史,铁路人战胜了一次又一次自然灾害,谱写着一曲又一曲雄壮的抢险之歌。

仅仅2秒钟时间,他们错过了唯一安全跑出来的机会

  一代代战斗在成昆铁路上的铁路人不畏艰辛,默默无闻地坚守奉献,齐心协力守护着这条钢铁大动脉的安全。

  千磨万击还坚劲,铁路人在守护成昆铁路的奋战中愈难愈上,愈上愈勇。每一年,成昆铁路都要面临自然灾害的严重威胁,在一次次与灾难的正面交锋中,铁路人迎难而上,让成昆铁路一次次化险为夷,成昆精神也在年复一年的考验中历久弥坚。

  而这一次,灾情异常严峻。

  7月下旬以来,甘洛强降雨不断,7月25日至8月15日,短短21天,甘洛县新市坝镇岩润村测量站累计降雨量就到达303毫米,而甘洛县多年平均降雨量不过880毫米。暴雨导致成昆铁路甘洛段发生多次发生泥石流、山体滑坡,导致中断行车。铁路人日夜奋战抢通线路,但一轮又一轮水害卷土重来,这样的挑战前所未有。

仅仅2秒钟时间,他们错过了唯一安全跑出来的机会

  “从7月底成昆铁路第一次断道停运以来,我们接到过上万个咨询电话,其中接近一半是沿线群众打来询问铁路何时开通的。”铁路12306客服人员回忆,“尽管电话那头,彝族老百姓的汉语并不算流利,但却能真切感受到他们渴望早日恢复通车的急切心情。”

仅仅2秒钟时间,他们错过了唯一安全跑出来的机会

  老百姓急在心里,铁路人看在眼里。此时,一边是险情不断的水害现场,一边是人民群众的迫切期盼。

  “当时,他们完全有机会从现场安全跑出来。但是,为了挖掘机师傅,为了现场其他人,何耀、杨铭又折返回去提醒他人‘快跑’,就因为仅仅2秒钟时间错过了唯一安全跑出来的机会……”西昌工电段工长陈坤哽咽着说不上话来。

  “跑的时候,我听到跟我一起跑的同事按响了对讲机警报,附近的车站火车都能收到警报信号。”陈坤回忆说,感觉整个山坡都在往下坍塌。

  一边跑,陈坤发现自己的身后不断有落石追赶自己,一些落石还砸到自己身上。跑出一段距离后,他和几名同事已到安全地带,却发现杨铭不见了。原来,杨铭看到涵洞周边还有部分人员没有发现异常,跑出几米后,折回去提醒他们,再也没有跑出来。在事发区域的何耀,也是如此。

  7月29日以来,何耀、杨铭一直坚守在抢险第一线。

  “胖胖的,很憨厚,很踏实的一个小伙子,对于工作从来不说苦和累。”西昌工电段防洪办主任陈昕这样形容何耀。何耀平时在技术科主管防洪和雨量,遇到同事需要帮忙做一些大修资料或其他工作时,他也总是放下手里的工作热心帮忙,从无怨言。

仅仅2秒钟时间,他们错过了唯一安全跑出来的机会

  现在同事们手机里存着何耀的最后一张照片就是疲惫的他躺在工地上就睡着了。作为汉源桥路车间南尔岗桥路维修工区工长,杨铭更是因为现场抢险,家人和其他工友只有晚上才能联系上,连续的作业导致他的嗓子喊哑了,但他仍坚持带着感冒药又去抢险现场作业。

#p#分页标题#e#

  这是一次关乎生死的抉择。何耀没有犹豫,杨铭没有犹豫,这群铁路人没有犹豫。在人民群众相继撤离至安全区域后,铁路人逆行而上,朝着那片他们明知脆弱不堪的山坡进发。

  “我们就是看到这儿雨停了,然后水清亮了,也就是不含沙石了,也基本没什么水了,然后我们再开始作业。”参与了最近两次抢险的西昌工电段工长陈坤回忆,每当条件允许,抢险人员就会抓紧时间开展边坡稳固和清淤等工作。“干累了就合着衣躺在照明灯旁打个盹,借着照明灯的温度把鞋子稍微烘干。清淤作业一干就是10多个小时。”他们淌着汗不说,他们困倦了不说,但他们心里明白,自己正在全力抢修的不仅仅是一条铁路,而是大凉山群众赖以生存的重要依靠。

  是怎样的一种勇气,让他们作出这样的抉择?

  是初心的力量。从万千筑路大军在大凉山的土地上抛洒热血的时候起,一代代成昆铁路人就用鲜血和生命诠释关于“坚守”的信念,践行“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宗旨。为人民服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正是他们执着于这份事业的初心。7月29日,第一次泥石流掩埋铁路后,成都局集团公司职工第一时间开来十多台轨道作业车,深入危机四伏的核心受灾区域,将沿线百姓从危险地带转移出去。

  是使命的召唤。成昆铁路是建设在“筑路禁区”上的生命之路。从建成之日起,已数不清历经了多少次自然灾害。一代代铁路人就是在这样艰难险恶的条件下肩负起“治山斗水保畅通”的使命,护卫着这条大凉山的发展大动脉。

  这一次,仍然是“为人民”的初心指引;这一次,依旧是“保畅通”的使命呼唤。

  愿英雄们平安归来!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