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许可”后说“不行” 甘肃定西现“奇葩审批”
本报讯(记者康劲)在深化“放管服”改革、降低准入门槛的当下,曾在全国各地喧嚣一时的“网约车上路难”已渐成旧闻。但9月2日,国务院第六次大督查第十五督查组在甘肃定西却处理了这样一起“奇葩审批”——当地管理部门先说“许可”后说“不行”,导致一家网约车公司陷入困境。
今年1月,定西市安定区一家网约车公司在拿到当地政府核发的《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许可证》后,投入500多万元购买了40辆新能源汽车。该公司给车辆安装了卫星定位、报警设备等装置,只等上路。
但在办理后续手续时,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却告知“不能办理”。当地交通运输管理局给出的理由是:定西的出租车本来就已饱和,网约车上路会导致“挤”,而“挤”就会导致“乱”。
该交通运输管理局表示,这是依据甘肃省社科院做过的关于定西市出租车的调查报告。然而,在这份报告中,甘肃省社科院给出的建议却是:适度增加出租车市场运力水平,并积极培育网约出租车市场。这与当地行政部门声称的运力过剩结论截然相反。
由于后续手续办理受阻,该公司网约车无法上路,企业由此陷入困境。无奈之下,公司多方投诉并向国务院督查组反映。
国务院督查组调查发现,定西市城区的出租车数量现为594辆,这个数字从2011年起到现在一直没变,但同期城区常住人口数量已从16.37万人增加到21.56万人。显然,适度发展网约车并无不可,当地交通运输管理局的做法不仅“于法无据”,而且还存在行政决策任性随意、行政主管部门变相设置准入门槛、漠视企业发展和人民群众需求等方面的问题。
据了解,目前定西市政府正在针对督查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9月9日,定西市政府召开常务会议,专题研究网约车“上路难”问题整改工作。定西市委副书记戴超坦言,网约车“上路难”问题,事关群众切身利益,反映出全市在“放管服”改革方面存在的差距,反映出个别干部工作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
有关人士分析指出,虽然各级政府部门正在加快构建“只去一栋楼、只进一扇门、受理一个窗、办理一张网、群众一趟跑”政务服务模式,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激发经济活力,但在部分地方不作为、乱作为的“惯性”依然存在。唯有持续简政放权,创新监管方式,真正营造透明便捷、高效便利、诚信公平、法治廉洁的营商环境,才能杜绝类似的“奇葩审批”。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