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珠湿地“花海”要来了
海珠湿地公园(资料图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邱伟荣 摄
堆肥示范区效果图
去海珠湿地赏花,很快就能实现!12日,海珠湿地花卉植物研究展示区项目开始设计施工一体化招标,整个项目范围超过10万平方米,将要引入1000种以上的湿地植物,建立岭南地区湿地植物种类最全的种质资源库。该项目也是海珠湿地品质提升项目之一,为打造“水清岸绿、鸟语花香、水果满枝”的海珠湿地提供助力。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杜娟(除署名外)
海珠湿地是广州的“绿心”,深受市民喜爱。但目前也存在湿地特色不突出,湿地功能有待提升,配套实施不完善等问题。《海珠湿地品质提升工作方案》提出,海珠湿地提升的目标是“水清岸绿、鸟语花香、水果满枝”,彰显“都市绿心、果林湿地”特色。海珠湿地品质提升按近期、中远期分步实施,近期计划为2019年~2021年,通过对主要景观节点提质,使海珠湿地更美更靓丽。
根据《海珠湿地品质提升工作方案》,广州共启动了三个项目的研究论证工作,分别为海珠湿地景观品质提升工程、海珠湿地花卉植物研究展示区建设、海珠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修复工程。海珠湿地花卉植物研究展示区建设作为三个启动的海珠湿地品质提升项目之一,设计范围约10.3公顷,提升区域为海珠湿地一期北门东侧地块。
海珠湿地花卉植物研究展示区拟打造集特色植物资源收集、展示、科普及自然教育、观光为一体的综合性湿地植物园区。在2019年~2021年(建设期)内收集引种600 种(品种)以上、2021年~2025年(中期)内收集引种1000种(品种)以上的本气候带湿地植物,建立岭南地区湿地植物种类最全的种质资源库。
该项目的建设将提升海珠湿地的环境品质和整体生态质量,增加公共活动和休闲空间,同时强化科普教育功能。项目划分为8大区域:水生植物培育区、湿地植物景观示范区、原生湿地植物抢救保育区、人工湿地净化系统示范区、垛基果园生态恢复示范区、湿地绿色循环利用示范区、花卉展示基地、智慧湿地管理中心。预计明年1月进场施工,明年12月建成。
岸边种樱花和垂丝海棠 还有花卉种植体验区
根据规划,水生植物培育区主要包括现状台涌和龙潭涌流域范围,规划用地面积约22000平方米。主要通过对湿地水生植物的引种收集,选取和培育岭南地区多样化的水生植物。计划种植水生植物113种,包括石菖蒲、黄花鸢尾、芦苇等。拟种植适合湿地堤岸种植的乔灌草植物100种以上,包括垂柳、樱花、垂丝海棠、迎春等。
湿地植物景观示范区总规划用地面积约34000平方米。引种适合本气候带的湿地乔灌花草植物,建设科普园地、花草景观、树林景观及亲水小径4个功能点,打造湿地植物群落。种植种类以康养、芳香、新优彩叶观花树种为主,给湿地科普小讲堂提供一片自然广阔的绿色生态空间。致力在海珠湿地公园内打造一处以湿地植物为主题的集研究与展示科普功能为一体的专业场所。
此外,还包括8200平方米的原生湿地植物抢救保育区;12630平方米的花卉展示基地,建立花卉生产学习参观基地;通过筛选、种质创新进行植物种质资源生产及应用展示,建设花田生产示范园;建立湿地花卉种植体验区,实现寓教于乐的学习科普方式。花卉基地拟种植的花卉包括:牡丹花、香水合欢、蓝蝴蝶、金英等。还有约200种的草“药”植物群落,建造一个有香味的草本植物为主的园区,鼠尾草、迷迭香、薰衣草、薄荷类香草、茴香、罗勒、紫苏等。
体验绿色废弃物堆肥 看湿地如何净化水质
#p#分页标题#e#据悉,园区内还有不少寓教于乐的示范区。其中,人工湿地净化系统示范区规划用地面积约1500平方米。根据植物净化水质原理,利用植物根系微生物、基质(如湿地土壤)的组分对污染物的吸附、生物化学作用,发挥湿地植物对水体污染物的富集、转移、降解功能,从而减低污染物浓度、净化水质。模拟自然湿地的净水机制,建设以植物为主的人工湿地净化系统。
湿地绿色循环利用示范区规划用地面积约11000平方米。功能区划分为绿色废弃物前处理区、堆肥示范区、微生物发酵示范区。建立湿地绿色循环利用环保宣传教育示范区,通过科学讲座、科普活动等方式,宣传展示绿色环保的循环利用技术;实现湿地绿色废弃物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理,年处理能力达到5000立方米。
垛基果园生态恢复示范区规划用地面积约12200平方米。建设垛基果园生态恢复试验区,通过增加引鸟植物、蜜源植物的种类,合理配置植物群落,营造适宜昆虫和湿地鸟类的生境,增加植物多样性的同时,提高昆虫多样性和鸟类多样性。通过土壤修复、抗污染物植物种植等手段,改善垛基果园土壤的透气性和肥力。通过清杂、修剪、生物防治等适宜干扰频度的人为维护活动,促进垛基果园生态恢复。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