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空巢老人义务跑腿20年 从“买菜哥”到“买菜
从“买菜哥”到“买菜叔”(故事·百姓影像)
本报记者 姚雪青
茭白5根、苦瓜1根、黄瓜1根……上午10点不到,季洪球检查核对了一遍“菜单”,确认所有东西已买齐后才爬上4楼,送到88岁的独居老人杨奶奶家中。接过菜和找回的零钱,杨奶奶的脸笑成了一朵花:“外面还下着雨,真是辛苦你了呀!”
季洪球(右)将菜送到老人手中。资料照片
来自江苏盐城的季洪球,在苏州西善长巷55号小区做门卫。本职工作之外,帮小区老人跑腿买菜的活,他坚持干了20年,却从没收过一分跑腿钱。他将“小事”做成“习惯”,获得了老人们的交口称赞。
据了解,小区中不少居民是上了岁数的空巢老人。附近的菜市场在两公里外,虽然不算远,但对于许多腿脚不利索又无法骑车的老人来说却是一段漫长的距离。算上买菜时间,来回差不多要折腾小半天。
1998年,刚30岁出头的季洪球和妻子来到这个小区工作,时常看到一些老人步行买菜回小区时累得气喘吁吁,便从值班室搬出板凳请他们歇歇脚,渐渐地就熟悉了起来,有时也会帮着老人将买来的菜拎上楼。一天上午,季洪球无意中了解到一位行动不便的独居老人家中无菜做饭,便和妻子在值班室为她做好了午饭。从那以后,代这位老人买菜就成为季洪球的一项日常事务。这事经过口口相传,请他买菜的老人逐渐多了起来,有时多达五六户,少的时候也有一两户,几乎日日不间断。
每天早上9时左右是季洪球收“菜单”的时间。老人们把菜单写好了送过来,或者提前在话里告知,由季洪球记录下来。菜买回来后再给他们送回去,雷打不动、风雨无阻。数量一多,难免发生记错或漏买的情况,他总是再次折返、不辞辛劳。20年来,“小季”变成了“老季”,“买菜哥”变成了“买菜叔”,记录的菜单积累了两万多张,买菜的路程累计约6万公里,接受委托的“条目”从最开始的蔬菜肉类鸡蛋扩大到各类日杂用品,后来又增加了寄信件收快递等“业务”。有时候,为了帮忙买一个几块钱的物件,他会一连跑好几家超市打听,只为了不让满心期待的老人家失望。
除了日常代购物品,热心又手巧的季洪球还是小区老人们的义务维修工。“小季,家里的灯泡突然不亮了,我爬不上板凳,能来看看是怎么回事吗?”“小季,地板开裂了,我这腿又蹲不下来,怎么办?”“老季,帮我修剪一下伸到窗里来的树枝吧!”每当老人有需求,他便从百宝箱里翻出各种工具前去帮忙。小到修水龙头、钟表,大到锯树枝、修器,季洪球乐呵呵地全包了。偶尔还有周边社区的居民辗转来寻求帮助,他也有求必应。有的老人提出想要支付一些费用,他都一概拒绝:“这只是小事情,不必放在心上。”
随着与老人之间的信任日渐加深,一些在外地工作的子女还将家里钥匙交到季洪球手上,请他帮助照看独居的父母。于是,季洪球有空时总会去空巢老人家中嘘寒问暖,还曾照顾过一对体弱多病的父子直到他们相继离世。
一个寒冬夜,有位常托他买菜的张阿姨打来话,寻求帮助。原来,退休的张阿姨原单位组织体检,但由于得了糖尿病,张阿姨眼睛基本看不见,想请老季用瓶车载她去医院。季洪球二话没说就答应了。第二天早上5点多就摸黑出发,搀着张阿姨一个项目接一个项目地排队,一个科室一个科室地检查,不少老同事都向张阿姨投来羡慕的眼光。忆及此事,张阿姨很激动地说:“老季真是一个好人!”
也有人说:“老季真是一个傻子!”如果他将提供服务的时间用来做点小生意,或者每天收取一些跑腿代办费,20年来也是一笔比较可观的收入,何苦还要打两份工,一家5口至今也没有在苏州买房。
但对老季来说,老人们开心的笑容和发自内心道出的“你真是个好人”,就是他多年来坚持的全部动力。
老季坦言,这个老小区中很多子女一辈结婚或工作后都搬出去了,但恋旧的老人们还愿意住在老房子里。他们的子女会经常回来看望,社区也有工作人员及志愿者每周上门提供保洁等服务,只是自己作为小区门卫,工作之余照顾他们更加方便,也是举手之劳。老季希望更多的人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加入到孝老爱亲、服务公益的队伍中来。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