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四代年夜饭变迁记:从追求美味到期待“团圆味”

网络 刘洋 2019-02-04 12:32  阅读量:13723   

   山东临沂2月4日 (郝学娟)杀鸡、宰鱼、炖肉、炸年糕……2月4日,正值农历除夕,“60后”刘秋玲正在准备一家人的年夜饭,除了北方人必备的饺子外,还有一大桌饱含大吉大利、万事如意等美好寓意的鸡鸭鱼肉。

年夜饭,特指农历除夕晚餐,作为中国人一年中最隆重的一顿饭,不仅象征着团圆和亲情,更是一种特有的文化传承。图为游客在孔府包饺子。资料图。 郝学娟 摄

年夜饭,特指农历除夕晚餐,作为中国人一年中最隆重的一顿饭,不仅象征着团圆和亲情,更是一种特有的文化传承。图为游客在孔府包饺子。资料图。 郝学娟 摄

  年夜饭,特指农历除夕晚餐,作为中国人一年中最隆重的一顿饭,不仅象征着团圆和亲情,更是一种特有的文化传承。

除夕当日,饺子登上北方人年夜饭餐桌。资料图。 赵晓 摄

除夕当日,饺子登上北方人年夜饭餐桌。资料图。 赵晓 摄

  刘秋玲告诉记者,今年她不仅在超市买了一些肉、菜,还网购买了一些海鲜和进口食品,丰富家人的年夜饭餐桌。“小时候物资匮乏,一年到头就盼着年夜饭吃一顿肉饺子,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年夜饭越来越丰盛。”

随着社会发展,年夜饭越来越丰盛。资料图。 梁犇 摄

随着社会发展,年夜饭越来越丰盛。资料图。 梁犇 摄

  在“70后”许仕玲的年夜饭记忆里,多了一些炸刀鱼和鸡肉牛肉的味道。她介绍说,1980年以后,家里的常备食品由粗粮地瓜煎饼变成了小麦煎饼,只有年夜饭才能吃的肉饺子也慢慢被端上日常餐桌。家家户户从腊月二十开始蒸馒头、烙煎饼、炸刀鱼……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每天都充满了“香喷喷的年味”。

  “80后”刘建雯正在父母老家准备年夜饭的重头菜——四喜丸子,她介绍说,四喜丸子象征四季平安,是年夜饭的压轴菜,代表着宴席的结束。为寻求吉利彩头,取好事成双之意,她家今年准备了18道菜,庆贺全家团圆。

  2018年夏天参加工作的“90后”蔡卫亭感觉今年的春节格外冷清,她说,由于自己从事教师职业放假较早,而父母还是按照法定节假日时间休息,直到除夕这天才真正迎来团圆的日子。“以前在农村过年特别热闹,和爷爷奶奶一大家人一起吃团圆饭,现在大家都各忙各的工作,年味越来越淡了。”

  她告诉记者,随着社会的发展,“90后”一代从小物资都比较丰富,对年夜饭的期待也不再只关注饭菜本身,而是更期待一家人聚在一起的“团圆味”。(完)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