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振:苦心孤诣三十载 追寻质谱强国梦
文/金羊网 记者谭铮
图/金羊网 记者孙唯
刚过去的戊戌年,对于科学家周振来说,有点不一样。这一年,是他进入这个行业的第31个年头。“从1987年开始,我一直都在做这一件事情,任何事情都没有它重要。”广州禾信仪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首席科学家周振在他的办公室里,向记者谈起他牵头设计研发质谱仪器的历程。他感慨“中国质谱仪器产业迎来了春天”。
谈技术:为什么要做中国人自己的质谱仪
从读书开始,到回国创业,30年间,在周振的人生里,只有一个人生信条:做出属于中国人自己的质谱仪器。
质谱仪是一个在科研界高频出现但对公众而言却比较陌生的概念,周振介绍,如果说,好的科学仪器是支撑一切科学研究的“眼睛”,那质谱仪就是“千里眼”。周振试图将它阐释得更加形象易懂,“质谱仪是一项高科技产业共性技术——无论是国际竞争中的技术防御、对天体与航天航空必备载荷的探究、对生命起源的追溯,还是对生化武器的检验、对医药中生产工艺与药物浓度的监控以及在环保领域的其他研究,质谱仪精准的测量数据都是其最重要的依据与基础。”
在周振看来,任何科学发展,都需要质谱仪器的支撑。质谱仪器的研发,更是一个国家科技水平的体现。周振说:“把质谱仪器的生产能力作为一个国家尖端科技水平的体现,是国家科学技术水平的标志之一。”周振以质谱仪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为例,向记者介绍其在破解贸易技术壁垒当中所起到的作用。他指出,如果没有自己研发的质谱仪器,在对方质疑某产品的某些物质含量超标时,自身是没有发言权的,只能用对方提供的数据说话,这会使得我方在交易的过程中处于弱势地位。
勇闯科研“无人区”,立志“做中国人的质谱仪”
在通往中国人质谱梦的道路上,周振已经坚定不移地奔跑了三十年,始终支撑着他这份“坚定”的,既有他深厚的科研功底给他的底气,还有他渴望以发展质谱技术报效党和国家的一片赤子之心。
1991年,周振在厦门大学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一名党员。2004年,他归国创业,回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厦门大学找到档案,补缴8年的党费,并把党组织关系从厦门大学迁到了中国科学院。2002年,在广州参加了留交会后,决定留下来,在广州创业。
创业前,周振多次在国内调研质谱仪产业化试点工作,在这个过程中,周振逐渐对当时中国质谱技术的发展情况有了宏观的了解:中国在质谱技术领域的科研成果量与人才数量基本是“零”,国产质谱仪也几乎没有市场空间。“这种情况其实很好理解。”周振分析道,“质谱仪是一项研发难度高的高端技术,它具备多学科特征,需要数十年的积累,因此这个行业在短期内不易获得回报,另一方面它也对从业者提出了极高的综合素质要求;除此以外,质谱仪的市场应用范围比较专业,公众普遍缺乏对质谱仪的认知,所以当时鲜少有人投资质谱仪。”
周振说:“这么多年,很多人劝过我不要一条路走到黑”。但他认为,作为科学研究的基础工具,质谱仪是一项对国家科学水平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尖端技术,中国发展自己的质谱仪刻不容缓,“这就是我创办禾信的原因。”
“中国质谱仪器产业迎来春天”
2018年11月24日,2018年中国质谱学术大会在广州盛大召开,大会的主题为“中国质谱新时代”,质谱步入新时代的一大标志是“从买质谱仪到造质谱仪”。
周振作为嘉宾,在大会上发表题为“中国质谱仪器产业迎来春天”的报告。他在大会上表示,2008年禾信的质谱还是一台样机。从2008年到2018年,这十年间,禾信的质谱登上雪龙号进行南、北极科考,是雪龙号上唯一高端国产科学仪器。在考察的过程中,该设备在全球首次获得海洋生态在线数据,解释了CLAW假说。在蓝天保卫战中,禾信的质谱巡航车可1秒测定几百种污染物,每年可为国家节约数百亿的防治费用。
在周振的带领下,禾信成为了中国第一个规模化正向研发的专业质谱仪器制造企业,国内质谱领域排名第1,全球进前15。但他表示,在这个过程当中,更应该看到与国际企业的差距。“排在全球前6名的质谱仪器生产企业,占据了全球80%的市场,”周振说:“国外一个企业一年在研发的投入,是我们国家五年投入的总和。”他表示,禾信每年都拿出利润的30%投入产品的研发,但远远不够。他希望相关部门在质谱技术的研发上,给予更多的政策倾斜。
谈人才:感慨时间有限
戊戌年,周振还尝试一个新角色——担任一群小学生的科普老师。9月开学后,羊城晚报携手黄埔文化(广州)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举办“到黄埔去——与科学家对话”系列活动。活动邀请了羊城晚报小记者和黄埔区的小学生组成研学团到黄埔了解当前尖端科学技术的发展。活动的第一站,就是周振领航的禾信。
在这节主题为“如何测量分子与原子的质量”的质谱科普课上,周振为同学们深入浅出地阐释了分子、原子的概念,同时展示了公司研发的质谱仪。在参加完活动后,周振表示:“如果通过今天这一课,小朋友能够知道什么是质子、什么是分子,知道有‘质谱分析仪器’这么一回事,就是我最欣慰的事情了。”
周振在此次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谈及与“小小科学家们”的交流体验,他表示,他现在的时间太有限了,遗憾不能总是参与这样的活动为孩子们科普。但是他计划把公司的其中一层改建成“质谱博物馆”,开放给大众免费参观。目前,该博物馆已经在筹建当中。
除了面向小学生,对他们进行基础的科学普及,在周振工作中还有一环就是对“质谱人才”的队伍建设。随着企业的发展及其经营的日趋完善,目前,禾信已组建起一支“在民营企业中水平较高”的人才队伍:在公司的全部职员中,本科毕业者约占七成,拥有硕士以上学历者近三成;在公司的研发部门中,10%的成员拥有博士学历。此外,经过多年的投入,禾信在自己的团队中培养出了一批能力优秀的质谱科研人才。在他“构建质谱行业生态——推动行业发展”的计划中,周振明确列出了创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与高校联合培养博士、硕士;建立国家级行业实训基地,打造“行业黄埔军校”这三个目标。周振说:“假设有100个问题需要质谱仪器来解决,那我们现在只解决了其中的1、2个。所以人才队伍的建设至关重要。”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