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铜仁万山:鲐背老人的年夜饭

网络 刘洋 2019-02-06 11:16  阅读量:9317   

  “祝妈妈寿比南山”“祝奶奶福寿延绵”“祝太婆身体康健”,吃着年夜饭,听着一声声祝福,95岁高龄的蒋银仙老人心里乐开了花。

  中国农历新年,在贵州省铜仁市万山区的挞扒洞村,每家每户都贴上了喜庆的春联,挂上了火红的灯笼,张灯结彩,喜气洋洋。

  中国古代称90岁以上老人做“鲐背”,蒋银仙依然耳聪目明,体格健朗。除夕当天,蒋银仙起了个大早,换上了新装,和子孙们一起张罗美食,打扫庭院、贴对联,忙得不亦乐乎,老人心头惦记着老传统:年夜饭。

全家合影。 杨发娣 摄

全家合影。 杨发娣 摄

  今年的年夜饭由孙媳妇吴永红掌勺,儿子喻兴发生炉子、烧炭火,小女儿喻冬英扫地、烧水,其他家庭成员一起洗菜、切菜,各自忙活开来。

  蒋银仙有四个孩子,喻冬英是最小的,远嫁江苏,为了这顿年夜饭,喻冬英提前几天和丈夫一起回到娘家。“一大家子聚在一起才热闹,才有年味嘛。”喻冬英说。

  待到夜幕降临,一片鞭炮声拉开了年夜饭的帷幕。鸡鸭鱼肉、各色蔬菜等菜品显得琳琅满目,来自全国各地的小吃更是十分丰富,这在蒋银仙快一个世纪的生活里,近5年这餐桌上更是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吃过好多以前没有吃过的东西,说起来小伙子你都不一定吃过。”老人扳着手指细细数来,上至北国下到南海,凡是老人的儿孙们工作过的地方,都给她带来了小吃,不过,她最喜欢的还是家乡年夜饭里这团圆的气氛。

  “过年最开心的事情,莫过于一家人团团圆圆在一起吃顿年夜饭了。”孙子喻刚说完便饮尽杯中酒。

  忆往昔、话新春、谈未来,这也是年夜饭中最为重要的环节。

  “以前一年到头吃一只鸡、鱼都舍不得吃,放在桌上‘撑市面’。现在生活好了,平常都比以前过年吃得好,你看这一桌子菜,以后两天都吃不完。”面对丰盛的年夜饭,蒋银仙感慨说。

  “是啊,过去春节就送白砂糖,可以用来吃红粑、吃甜酒、泡水,曾经你爸爸还偷吃过呢!”“以前的压岁钱只有1角、2角。”“拿着压岁钱偷偷买个鞭炮就开心的不得了。”回忆起往昔,大伙儿顿时来了劲儿,你一言我一语,欢声笑语,再现出儿时过春节的情景。

青山环绕间的挞扒洞村。 谢世猛 摄

青山环绕间的挞扒洞村。 谢世猛 摄

  关于新年心愿,大家总会有聊不完的话题、道不尽的希望,而他们最大的心愿仍是团圆。作为大儿子的喻兴发,常年留在家中,一边在村里务工,一边照顾母亲蒋银仙。“最盼望逢年过节,与家人们团聚。”喻兴发说。

  除夕夜,这个四世同堂的家庭聚会,一直持续到深夜。临睡前,蒋银仙总会念起她那一辈的酸甜苦辣。

  “老人家几乎见证了家乡百年的发展,常常会与我们这些晚辈们讲起旧时艰辛,让我们体会发展的变化和懂得好生活的来之不易。”喻兴发直言,每年春节,一大家子聚在一起,最喜欢的事就是听母亲讲故事。

  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铜仁市正全力打造以大健康康养目的地、贵州梵净山大健康医药产业示范区、融合发展大健康·助推贵州大扶贫先行示范区为一体的全省融合发展大健康医药产业创新引领区。

  而位于铜仁市中心城区碧江区约17公里外的挞扒洞村,这里青山绿水、森林覆盖率高,民风纯朴。2000年,该村经国家老龄委批准挂牌成为铜仁市第一个“长寿村”。

  几代同堂话新春,欢欢喜喜聚团圆,似乎已成为村里的一种“常态”。(完)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