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单身青年春节遭遇“花式催婚” 折射婚恋观“代沟”
“找对象了吗”“啥时候结婚”……又到春节假期,中国单身青年返乡过年被父母、亲戚“连环拷问”,遭遇“花式催婚”,其中折射的是代际之间的思想观念差异。
家人开启“魔鬼式催婚”,子女们则拿出“反催婚”攻略。为躲催婚申请春节加班、租个男女朋友回家过年、自制春节求生指南等对策,引发“逼婚”与“反逼婚”的拉锯战。“单身族”面临的“中国式催婚”,在亲朋好友往来频繁的春节期间尤甚。
“啥时候毕业?准备什么时间结婚?交女朋友要早点带回家”,“90后”的杨仲康在外求学,过年回家时常被父母、亲戚或直接或委婉地“催婚”。他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虽然能够理解家人着急的心情,但不能完全认同老一辈人的观念。过去是父母为儿女操办婚姻大事,如今年轻人看重恋爱和婚姻的质量,不愿将就,应该拥有更多成家的自主权和选择权。
今年25岁的原源是一名职场白领,由于平常工作压力大、社交时间少,迟迟没有遇到心仪的对象。作为独生女,她的婚恋问题成为逢年过节亲友关心的焦点。“在长辈看来,什么年纪就要做什么事情,到适婚年龄一定要赶紧嫁人,错过黄金时间就耽误终生幸福。”但原源认为,谈婚论嫁是顺其自然的事情,不能为了结婚而结婚,必须等到合适的人。
据中国人才招聘网站“智联招聘”发布的《2018年职场人婚恋观调研报告》显示,在参与调研的职场人中,68.33%处于单身状态。对于催婚,职场“单身族”更多的是选择淡然处之。40.64%的受访者在应对家人催婚时“笑而不语”,22.76%的人选择转移话题。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想让他早点娶媳妇,怎么就那么难”,身为母亲,杨小妮一直为年近三十的儿子操心婚事。她告诉记者,孩子长期在外忙工作,对终身大事不上心。家人如果不苦口婆心地催促,他会任由自己单身下去,拖得越久越难遇到优质女生。
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社会心理学教授马广海表示,在中国传统社会中,男女青年在适婚适嫁的年龄要走进婚姻的殿堂,先成家而后才能立业。结婚嫁娶不单是子女个人的事情,还是家庭的头等大事。“‘中国式催婚’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父母、长辈与现代年轻人的思想观念存在差异。”(完)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