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鹿岛人”回家记:亦如游子归

网络 刘洋 2019-02-08 15:10  阅读量:9406   

“大鹿岛人”回家记:亦如游子归

  (新春走基层)“大鹿岛人”回家记:亦如游子归

   台州2月8日(见习记者 范宇斌 通讯员 朱玲巧)从海上荒岛到“东海碧玉”,从“第一代绿化人”到推动海岛旅游业的“第二代绿化人”。今日浙江台州大鹿岛,绿树成林,郁郁葱葱。

  “我们是‘大鹿岛人’,我们回家了。”12位皓首老人近日重返大鹿岛,亦如游子归家。

  “50多年前,这个光秃秃的岩质荒岛上只有5棵小树苗。”陈冬林回忆说,“当年,岛上除了海浪声,几乎听不到其他声音。”

  当天,“大鹿岛人”们放下行李,徒步环岛,聆听着林间小鸟的欢叫,自己当年栽下的小树苗已经长成了参天大树。

大鹿岛风光 玉环市委宣传部提供

大鹿岛风光 玉环市委宣传部提供

  1971年1月17日,这是姚宝招永远无法忘记的日子,他们12个知青响应党的号召,登上了大鹿岛。

  这个曾经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17岁女生,偏有不服输的性格。从扛锄头学种树,到后来能挑起100多斤的海泥,爬到最高的山坡上,一天能种上百棵树。

  海里无风三尺浪,山上无雨五级风。纵是悉心呵护,海岛的恶劣条件还是防不胜防。

  1976年1月8日,大鹿岛来了场罕见的寒潮。一夜间,树苗死的死,伤的伤,“大鹿岛人”欲哭无泪。开春后,他们又一棵棵补种上去。

  木麻黄、美国红杉、北美鹅掌楸……如今,140多种树在大鹿岛和谐共处。

  许基全说,当年这些树苗有不少都是他“讨”来的。“50多年前,我到杭州开会,向植物园要了一批20多种珍贵的树苗。坐长途汽车到温岭,再转到楚门、坎门,然后到鸡山,三天两晚才把树苗护送到了大鹿岛。”

大鹿岛风光 玉环市委宣传部提供

大鹿岛风光 玉环市委宣传部提供

  一批批“要”来的树种,此后丰富了大鹿岛的树群,成就了海上“百草园”。

  43年,这是应小满在岛上待的日子,每天只做一件事——种树。

  当年,岛上没有淡水了,他就摇着小舢板到30里外的大陆运水浇苗。

  “对海岛种树人来说,‘下雨天’就是最好的天气,这样树苗才能快速发芽、扎根,成活率高。”应小满如是说。

  诚然,这群“大鹿岛人”把青春献给了大鹿岛,从此结下海岛情缘。

  行至海边,“大鹿岛人”们身手矫健,三两下就攀登至高处。礁石上方,“大鹿岛”三个红字赫然刻于岩石之上。

  随着海岛旅游的兴起,岩雕文化成为大鹿岛的一大独特景观。

  这些都离不开被“大鹿岛人”称为“第二代绿化人”之一的王永法。

  1979年,退伍军人王永法上岛。彼时,大鹿岛连都没有。

大鹿岛风光 玉环市委宣传部提供

大鹿岛风光 玉环市委宣传部提供

  “一个台风天,来大鹿岛参观的200多位师生因没有住宿的地方,在岛上站着度过一夜的狂风暴雨。”“行动派”王永法当时便呼吁,“必须要发展旅游业。”

  1984年,当上林场场长的王永法打破工资制,林场两三十位员工承包山林。

  1985年,大鹿岛林场与当时的坎门区民主大队结成联盟,共同设立大鹿岛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按照三七开出资,开发大鹿岛旅游。

  从此,大鹿岛旅游步入“快车道”:海底缆通,买了一条60匹马力的船,游船码头、食堂、宿舍、幼儿园陆续建成,还邀请了中国美院教授洪世清为大鹿岛创作岩雕。

  于是乎,这个以绿化闻名的海岛,又以绿化带动了旅游。如今的大鹿岛,已是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4A级国家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森林公园、全国首批森林氧吧等。

  “大鹿岛人”再聚首,吃着“团圆饭”,他们道出了心底的新年愿望:希望在大鹿岛上修建“拓荒者纪念馆”,更好地推介大鹿岛优美的森林景观和旅游资源,也向更多的人讲述那一段峥嵘岁月。

  回程船上,他们将船票铺平,小心翼翼地放进了口袋。“带回去,留个念想。”(完)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