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老区扶贫村书记的“特殊年货”

网络 刘洋 2019-02-09 14:04  阅读量:5345   

扶贫“第一书记”走访贫困户。受访者供图。

罗峪口村扶贫“第一书记”走访贫困户。受访者供图。

  【新春走基层】革命老区扶贫村书记的“特殊年货”

   客户端文水2月9日(邢蕊)春节假期正是走亲访友的好日子,山西省兴县罗峪口村的“扶贫第一书记”邢荐却把自己闷在了屋里。

  节前,他不知道从哪淘来了几个葫芦,趁着春节放假,他忙着用长长的锯弓将大葫芦从中间锯开,掏出里面的葫芦瓤,再挑出葫芦籽。洗净、晾干,就得到了葫芦种子。这或许是他最后一次为罗峪口的村民们准备“扶贫年货”了,而小小的种子承载着的,是让村中贫困户致富的希望。

  2016年11月,为了响应党中央脱贫攻坚的战略部署,邢荐离开新婚一个月的妻子,自告奋勇来到离家400公里以外的罗峪口村担任扶贫“第一书记”,变成了这个小村庄里的“常驻村民”。

罗峪口村全貌。受访者供图。

罗峪口村全貌。受访者供图。

  立足村情搞经济:“西兰花书记”上线

  兴县隶属山西省吕梁市,是革命老区,也是国家级的贫困县。从县城驱车,往西南方向50公里便可到达罗峪口村。

  村里生活着179户人家,将近450口人。近几年,年轻人大都外出务工。劳动力的缺失和恶劣的自然环境,让贫困成为很多村民绕不开的问题。

  入村以后,邢荐挨家挨户走访了贫困户,详细了解每家贫困的原因。驻村三个月,每个贫困户的情况都在他的心里有了一本账,和村委商量过后,他决定按照扶贫策略,分类扶持,挨个帮助贫困户“拔穷根”。

刚刚栽种的西兰花小苗,受访者供图。

刚刚栽种的西兰花小苗,受访者供图。

  村里的耕地面积少,又大多是山梁薄地,种粮食肯定不是个好办法。况且村里大多是老人,也没有多少精力去侍弄土地,摆在他面前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找到一个种植期短,收益大,还不需要投入太多劳动力的项目。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罗峪口村紧挨黄河,水资源丰富,光照充足。实地考察的过程中,邢荐发现村里有19个占地面积近三十亩的大棚,种植蔬菜或许是个不错的办法。

  但是种什么呢?一次回家探亲,他无意中在超市里看到了西兰花,这种蔬菜种植期短,零售价钱高,城里人还爱吃,不如就种西兰花吧!

为种植西兰花忙碌的村民。受访者供图。

为种植西兰花忙碌的村民。受访者供图。

  “咱的地里真的能种蔬菜?种了三十年地,也没种过蔬菜呀……”在邢荐把自己的想法告诉村里的马大爷后,他毫不犹豫的表示了怀疑。

  马大爷一家是村里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家中靠着几亩玉米和枣树的收入勉强维持生计,日子过得实在是拮据。有了种蔬菜的想法后,邢荐一直琢磨着将马大爷当作“试点用户”,一来帮助他老人家脱贫,二来如果试种成功,那这个项目村里推广也更容易一些。

  为了打消大爷的疑虑,他从地里挖了几袋土送去省城化验,看看土地到底适不适合种植西兰花。检测结果没有让大家伙失望,专家很认可他种植西兰花的建议。

成熟后的西兰花,受访者供图。

成熟后的西兰花,受访者供图。

  转眼间春耕开始,马大爷家的大棚里种上了西兰花的小苗。邢荐请来了蔬菜种植专家,到村里给大家传授种植经验。时间过得很快,六十多天后,村里试点种植的第一批西兰花成熟了,为了把蔬菜卖个好价钱,邢荐又开始奔波了。

  他借了一辆工具车,装了一车的西兰花进城挨个企业的推销。路上遇到不明就里的市民,以为他是卖西兰花的小伙,也要称上一两斤带回家。“这不都是应该的嘛,零售价钱还更高呢,”邢荐嘿嘿的笑道。

  功夫不负有心人,村民种植的西兰花很快就卖光了,还有一家企业决定收购以后村民们种植的蔬菜,这样一来销路的问题也解决了。

秋天丰收的“马牙枣”,受访者供图。

秋天丰收的“马牙枣”,受访者供图。

  为红枣找销路,将扶贫进行到底

  红枣是罗峪口村的传统产业,家家户户都有几亩枣林。当地盛产的“马牙枣”饱满鲜红,脆甜可口,因为交通不便,村里的鲜枣一直都处于被“贱卖”的状况。“这么好的枣,如果能进入城里的超市,价格肯定能更高”,邢荐这样想到。

  于是,他自费购买了贫困户的干枣,紫晶枣等样品,送去了省城的各大超市,超市的经理不同意,他执意把村民种的枣送给经理品尝,在村里和省城往返多次,某大型连锁超市终于同意以2.5元一斤的价格收购村里的大枣。

  驻村两年多的时间,邢荐错过了孩子的出生,孩子的满月。“他不常回家,孩子一岁多了只认他奶奶,”妻子笑道。“对家人的亏欠确实比较多,”谈到自己的家人,邢荐充满愧疚。

去年春节,邢荐慰问贫困户。受访者供图。

去年春节,邢荐慰问贫困户。受访者供图。

  因为工作太忙,交通也不方便,他隔好几个月才能回家看看父母。自从他离开了家,妻子上班腾不出时间,看孩子的“任务”就落到了爷爷奶奶头上,“我当初不想让他走,带孩子实在太累,他要在家我也能轻松点,”邢妈妈如是说道。

  但是看着儿子干的热火朝天,帮助一户户的村民过上了好日子,母亲的观念也开始转变:“孩子干的是正经事,做父母的应该支持,我们累点没关系,他把工作做好就行。”

  去年春节,他只在家住了两天就一头扎进村里。今年过年,邢荐好不容易“清闲”了下来,因为过完年,他的任期就将结束,但他一直想着再为村里的人办点实事。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