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后的春节:日子越过越红火
2月10日是中国农历大年初六,家住贵州省铜仁市万山区观山雅居易地搬迁安置点的蒲光友家特别热闹,曾是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他邀请亲戚到新家吃饭。
资料图:贵州省易地扶贫搬迁社区开展社区2019年春节系列文化活动。 记者 贺俊怡 摄
2019年中国农历春节,是蒲光友脱贫后迎来的第一个春节。在他看来,年货和招待亲戚的饭菜,是衡量自己是否脱贫的两把“标尺”。
走进蒲光友家中,干净的木地板、宽敞的房间,视机、洗衣机、沙发一应俱全,宽敞的阳台上还挂着洗好的衣被,餐桌前挂着一个大红色的“福”字,蕴意着新的一年喜气洋洋。
为了招待亲戚,蒲光友一大早就去菜市场,特意买回了鱼、虾以及各种蔬菜,与妻子杨爱英在厨房忙活一个上午,精心准备了一桌子的菜。
饭桌上有辣子鸡、清蒸大虾、红烧鱼、猪肉蛋卷,还有当地特色菜凉拌米豆腐、凉拌折耳根。吃饭间隙,蒲光友端起酒杯,与围坐在饭桌前的亲戚共饮。
放下酒杯后的蒲光友环顾新家,说道:“以前住在半山腰,一到下雨天都是滑着泥巴下山,孩子读书要走一个多小时,天还没亮就打着手筒去学校。”
杨爱英接过话,笑着说:“现在好了,住上了干净宽敞的房子,女儿就在楼下的幼儿园读书,以后生活会越来越好。”
蒲光友一家原先住在万山区敖寨乡洋世界村,曾为一类贫困村。未脱贫前,一家人靠着外出务工维持生计。
2018年,中国国务院扶贫办印发了《关于反馈贵州省2017年贫困县退出专项评估检查结果的函》,贵州万山、桐梓等14个县(区)经过评估达到了贫困退出标准,蒲光友一家从深山里搬进城后也实现了脱贫。
近年来,贵州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6年来累计减少贫困人口800多万,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底的26.8%下降到2018年底的4.3%。
“听说新家附近有很多企业要招工,过几天就去看看。”蒲光友说,以后和妻子就在家门口上班,方便照顾老人和小孩。
蒲光友家500公里外的赤水市是中国首批脱贫摘帽的贫困县之一,也是乌蒙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和贵州省的首个脱贫出列县。
在赤水市复兴镇仁友村,村民杨泽会通过砍伐楠竹,卖春笋、冬笋、干笋,2018年年收入达到10万元(人民币,下同)。
“脱贫后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年收入翻了一倍。”杨泽会说,过年前买了一辆小轿车,以后就开着车载着全家人出去旅游。
作为中国知名的“竹乡”,赤水市近年来大力发展竹产业,培育发展竹、木、笋类加工企业和个体户300多家。2018年,赤水竹产业年产值实现77亿元。
记者了解到,仅赤天化纸浆厂每年就能“吃”掉100万吨鲜竹,可源源不断地将赤水的“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带动近25万名农户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
“我们的产品远销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赤天化纸浆厂副总经理张国宏说,用赤水竹子加工制成的高端手机包装盒,已经摆上了欧洲大商场的货架。
在中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贵州,2019年春节过后,脱贫后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有的就地发展致富产业,有的搬迁到易地扶贫安置点后就近务工,或在城里做起了小生意,家家户户都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完)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