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过年不用再撒谎了
今年过年不用再撒谎了
□ 本报记者 范天娇
2月4日,安徽巢湖下起了大雾。王娟和两个弟弟在车上坐了一夜,擦了无数遍起雾的车窗,看向不远处的巢湖监狱大门。对于他们来说,这个除夕特别不一样,因为马上就能接上父亲回家,一家人团圆了。
上午7点,监狱大门缓缓打开,王军在民警的陪同下走了出来。王家姐弟立马奔了过去,与父亲相拥在了一起。
“今天过年,都别哭。”王军说。但彼此想要绷住眼泪的表情,掩不住思念的浓烈。王娟伸手帮父亲理着帽子,看到藏在里面的满头白发,眼泪忍不住夺眶而出。
王军今年70岁,家住安徽淮南。因犯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1年。服刑期间表现良好,减刑1年8个月,处遇为二级宽管,余刑还有1年11个月。
今年春节期间,安徽省监狱管理局开展离监探亲工作。经过政策宣传、摸排、公示、风险评估、社会调查、监狱长办公会以及省监狱局复核,安徽20所监狱共有21名服刑人员能离监与亲人团聚,王军就是其中之一。
“王军在狱内表现良好,家庭接纳度较好,且无固定受害人,危险程度较低,当地司法局、派出所、村委会均同意其离监探亲,所以准许他回家过年。”王军所在监区政治教导员熊孝兵说。
因为雾锁高速,王军的回家路并不好走。但在车里,被亲情围绕的王军丝毫没有感到路途漫长,一路上与孩子们有说不完的话,想弥补这些年“缺席”的遗憾。
从他们的交流中,记者得知,由于妻子去世的早,王军一人将四个子女拉扯长大。如今家中母亲90多岁高龄,儿孙们成家立业,已经五世同堂。
“家里人知道你回来都很高兴,早早的就把饭菜备好了。”王家姐弟不断接到亲戚们打来的话,向父亲传达他们的关心。
“你们奶奶知道我回去吗?”王军有些犹豫地问。
“知道,在家等你吃饭呢。”见父亲面露担心,王娟接着说,“奶奶年年都盼你回来,我们不敢说实话,就骗她说你在外面要账,要到就回家了。”
听了女儿的话,王军心里的石头总算放下了。他告诉记者,母亲年纪大了,每次孩子们来探监时都说她身体很好,担心孩子们是在骗他。所以他积极改造,争取早点回家见她一面。
下午1点,王军一家抵达家乡,去当地派出所报到后,立马赶回家中。还没跨进家门,王军就被家人团团围住。看到孙子、重孙子,王军又是抱又是亲,笑地合不拢嘴。但穿过人群,看到拄着拐杖的母亲时,王军却显得有些手足无措了起来。
“奶奶,我爸回家了,你儿子回来了。”王军的子女在老人的耳畔,大声地喊了几遍。
这回老人听明白了,她目不转睛地盯着王军,努力想要看清他的脸庞,但神情很无助。“我看不见,也听不见了,你怎么才回来啊。”老人泣不成声的“埋怨”,让王军泪如雨下,再也控制不住情绪。
王军哽咽地向母亲道歉,“妈,我知道错了,我回来晚了。”
“爸,奶奶,今天过年,我们先吃团圆饭吧。”王军的孩子们想打破这种难过的情绪,张罗着两位老人与亲戚入座。
此次离监探亲时间为3天。按照要求,王军每天要向监狱报告自己所处位置和活动情况,要与管教民警进行微信视频,主动接受监督。2月7日下午4点前,必须返回监狱。
“这次离监探亲让我感受到家的温暖,更让我为自己犯下的错误后悔,没有能好好为母亲尽孝。”王军说,返监后自己一定更加积极主动接受改造,争取早日与家人团聚。
此时,大雾已经散去,王家院子里满是阳光。
(服刑人员及其家属均为化名)
□ 记者手记
服刑人员会不会在离监探亲过程中脱逃、再犯罪,是社会较为关心的事。为消除隐患,安徽各监狱制定离监探亲实施方案,就离监探亲工作每一环节确定责任部门、责任人。经过人员摸排、狱内评估、社会调查等环节,严格筛选出符合条件资格的服刑人员,并严把亲属担保和动态管控两道关,落实各项安全举措,确保服刑人员走得放心,在外安心,安全、准时返回监狱。
离监探亲让服刑人员在希望中改造,激发他们真诚悔罪、积极改造的内生动力,帮助他们提前适应并争取早日回归社会。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