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打造文化地标 北京老街区也有新“活”法儿

网络 刘洋 2019-02-14 04:22  阅读量:14560   

  北京坊:老街区新“活”法儿

积极打造文化地标 北京老街区也有新“活”法儿

  北京坊联手国家大剧院送演出。广安控股供图

积极打造文化地标 北京老街区也有新“活”法儿

整修一新的劝业场展露身姿。广安控股供图

  本报记者 王海燕

  北京中轴线西侧,紧挨着前门大街,有一处以百年劝业场为核心的集群式建筑——北京坊。

  北京坊很“怪”。既像商业区,又像文保区,同时还有几分新型社区的味道。地界儿里,有办公,有住宿,有文化体验,包罗万象。街区里中西合璧的民国风建筑与当代先锋设计理念建筑并存,楼与楼之间还刻意保留了蜿蜒曲折的胡同肌理。虽然定位“中国式生活体验区”,老字号却寥寥无几,英园、星巴克等时尚品牌倒是触目可及……

  作为历史街区活化复兴的一次大胆尝试,北京坊自2017年1月份亮相起,就受到社会广泛关注。两年间,“亦中亦洋”“四不像”的北京坊快速生长,现在节假日单日有效消费客流已超过4万人次。与前门大街主要吸引外地游客不同,来这儿“逛吃购娱”的八成以上是本地消费者。

  有人说,北京坊的中西合璧是对历史的致敬,延续了百年前劝业场领先时代潮流的基因。也有人质疑,这不像传统意义上的文保街区。

  但无论如何,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

  这个延续近600年的大栅栏老街区,已经焕发出了新的活力。

  百年前京城时尚地

  北京坊项目位于西城区大栅栏历史文保区的东北角,西起煤市街,东至珠宝市街,北起西河沿街,南至廊坊二条,总占地3.3万平方米;是以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劝业场为核心,近50栋新旧建筑组成的建筑集群。目前已建成开放的是项目一期,共计17栋建筑。

  从地铁2号线前门站出来,穿过前门大街牌楼,右手边一排敦厚的灰色调建筑就是北京坊。最打眼的是立在街角处的Pageone书店;往西走,是一栋栋彼此独立的单体建筑,入驻其中的有家传文化体验中心、星巴克臻选旗舰店、无印良品酒店等。

  建筑与建筑间有曲折的胡同,拐进去别有洞天:有造型别致的地灯广场,有精美砖雕装饰、年代感满满的百年金店,有古色古香的街巷牌楼,有镶嵌在大楼里的“四合院”大门;仰头看,既有西洋范儿的球状穹顶,也有中国传统风格的坡屋顶。

  沿南北向胡同穿行到一期项目最南头的廊坊头条,眼前豁然开朗。历史上的廊坊头条胡同肌理原状保留着,而与胡同平行设计的露天美术馆正在展出先锋的艺术作品,历史与现代超越时空的对话和交锋,让人感叹设计者的匠心独运。

  具有百年历史的劝业场位于北京坊的核心区域。这是一座巴洛克风格建筑,经过修缮现在已经成为北京坊的文化体验中心。春节期间,这儿是北京坊新春文化坊会的主场地,迎新春市集、VR看京剧、与大师面对面学非遗等热闹、好玩儿的“贺岁”节目引来了一拨又一拨市民。

  在一楼二楼热闹完了,再上三楼看大栅栏老照片展,不少人会被这些旧影像迷住。一张标注拍摄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黑白照片上,前门大街两侧商铺鳞次栉比;街上跑着一辆辆人力黄包车,一家店铺前停靠着造型洋气的小汽车,正阳楼前还有一队骆驼缓缓走过。

  “倒退100年,这儿可是全北京最时髦的地方,好东西都得奔这儿买。”一位老人对着照片给孙女儿讲大栅栏的历史,小女孩仰头看了半天,有点信又有点不信。

  但老人说得没错。兴起于元代、建立于明代,从清代开始繁盛至今的大栅栏,与皇家宫殿相去不远,近600年来一直是商家汇聚之地,得风气之先,引领时代潮流也是应有之义。

  如位于廊坊头条17号的北京劝业场,其前身是1905年清政府设立的“京师劝工陈列所”,为官办的工艺局产品展销场。所谓“劝业”意为“劝人勉力、振兴实业、提倡国货”。在内忧外患的岁月里,“劝业”二字寄托了一个时代实业强国的希望。它率先清晰给老百姓树立了“国货”的概念,从北京劝业场当年的盛景中,可以看出人们对于中国制造的信心。

  现在人们看到的劝业场是在遭遇3次大火后、于1923年重新修缮的建筑,由我国近代第一批留学归国的卓越设计师沈理源先生设计。这是北京首个配厢式梯、剧场、游乐场、开放式卖场的场所,与当时王府井的东安市场、菜市口的首善第一楼、观音寺街的青云阁并列为京城四大商场——今天大都市里流行的所谓MALL的业态,在百年前的劝业场就已经有了雏形。

  “和而不同”恢复历史街景

  对于这样一个有着时尚基因的历史街区,怎么有机更新才更具有合理性?从2003年启动区域复兴研究到2017年初北京坊一期落成,西城区前后酝酿了近14年时间。

  “都说‘十年磨一剑’,我们这个区域有机更新磨的时间更久。”西城区属国企、承担大栅栏历史街区有机更新的广安控股董事长申献国介绍了北京坊建设全过程。“仅规划就前后修改了10余次,其中凝聚了各方的智慧,最大限度寻求有机更新的合理性。”

  更新前,北京坊所在区域还是传统的商业街区,但是大部分房屋已经很破旧。当时大体量的商业综合体正在北京兴起,北京坊最初的保护复兴规划设计就是追赶当时的潮流,也要盖成这样的“巨无霸”商业建筑。“以劝业场为核心,东侧、西侧、南侧各盖一处大型的商业综合体,但是在区委专题会上讨论的时候,就有领导提出质疑来了,说在大栅栏做商业综合体和在CBD做商业综合体,有什么区别?大栅栏600年的历史积淀体现在哪儿?”

  最初规划的街区建筑风格也很单调,10多万平方米的建筑面积,全是一家设计单位的“手笔”。时任西城区委主要领导提出,能不能多请几家设计单位,形成多一点的建筑风格——大栅栏也因此成为国内最早提倡以集群式设计进行有机更新的历史街区。

  取代大型商业综合体,北京坊项目最后规划保留了街区原有的一栋栋单体建筑,并拿出沿街的8栋建筑,邀请7位著名建筑设计师操刀,进行原创设计。7位建筑师分别是王世仁、朱小地、崔愷、边兰春、吴晨、齐欣和朱文一,都是业内顶尖高手。8栋待设计建筑体量有大有小,位置有偏有正,为保证公正公平,设计师们采取“抓阄”的方式,确定各自的设计项目。

  “2012年启动的集群式建筑设计,当时吴良镛先生提出来一个总体原则,叫‘和而不同’。在‘和’的前提下,设计师们自行发挥。”申献国说,为把握好这个度,广安控股还委托法国一家曾经参与巴黎圣母院修缮的设计团队,为北京坊项目制定了街区风貌有机更新导则,街区内建筑檐口的高度、坡屋顶与平屋顶的采用比例、门窗开洞尺寸以及朝向等,都有细致的规定。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