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停车权,简单的“少数服从多数”很难实现
平衡停车权,简单的“少数服从多数”很难实现
大华一村小区车位扩容后,停车环境显著改善。 (均 资料)
■本报记者 周楠 实习生 汪婕
日前,一段小区停车纠纷成了火爆视频。视频中一位阿姨激动地说:“请问这24户居民,是朝鲜战场上回来的,还是抗日战争的老兵?如果是,我让车位!”
阿姨所在的小区,一共划有24个停车位,但小区居民有170多户。2015年小区居委会召开全体居民大会,确定24户人家先得到固定车位。这位阿姨是位租客,她质疑现行规则,认为老小区就该谁先进来谁先停。
小区停车难,已成为困扰诸多大城市的城市病之一,上海也不例外。《上海交通行业发展报告(2018)》显示,2017年底,上海市注册机动车保有量390.5万辆,较上年增长8.5%。截至2017年6月,全市居住类停车缺口达84.9万个。供需之间的巨大落差,使得很多小区的停车问题成了“无解”难题。
共享车位要无缝对接才行
时间碰不上、价格不划算、距离有点远,这些都制约着车位共享的有效性。
遇上高峰时段和恶劣天气,“有门不能出,有家不能回”曾是大华地区居民的真实写照。
由于原始规划落后和管理水平欠缺,大华地区的交通状况无法满足现实需要,通行差、停车难成为居民的投诉热点。
为此,大场镇排摸大华区域内停车矛盾突出的小区,采用的解决之道颇具普遍性:一是在周边路段设立时段性停车泊位,在宝山交警一中队的支持下,在大华地区增设路面泊位599个;二是通过美丽家园建设改造,在有条件的小区增设停车位;三是推行商圈停车位夜间共享,利用大华虎城App创建智能停车功能,由虎城拿出160个夜间闲置车位供周边居民夜间停放,实现“错峰停车”。
听起来不错,可新措施实施初期就“遇冷”。不少居民反映时间碰不上、价格不划算、距离有点远。居民停车时间集中在18时至19时,商场20时才能进场停车;小区停车是先到先得,有的居民不需要每天都在外面停车,包月停车不划算;有的居民确实有停车需求,但家住在共享停车点一公里之外,回家有点远。
大场镇再次与大华虎城协调,增设单次停车服务,操作比较灵活,随用随订,大华虎城商圈的办公楼车库也拿出部分车位供居民夜间停车,居民18时就能停放,为共享单车划定专门的停放区域,居民停好车后可骑共享单车回家。
这个案例有了较好的结局,但并非所有小区都这么幸运。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小区之所以无法在周边共享车位,主要因为周边道路不具备停车条件、附近没有车位可借或共享车位离小区较远。还有不少街道以及居委干部表示“协调成本太高,超出自身能力范围”。位于水路上的一个小区,原本希望借用附近图书馆地下车位,但最近因为图书馆自身车位紧张,无法满足居民需求。
记者了解到,目前上海遵循“总量控制、有限供应、差别管理”的原则,把时段性道路停车场定位为停车矛盾突出地区的“临时性过渡措施”。同济大学城市规划系教授潘海啸认为,针对小区周边道路夜间停车的规定还需细化。在英国,道路普遍可以停车,但如何停、怎么收费都有详细规定。而道路停车场设置只能起到补充、缓解的作用,扩大半径、加大公共停车场建设才是更有效的措施,这其中居民的观念也需转变。他举例说:“法国巴黎的金融中心有个很大的停车场,价格合理,很多平时上班不用车的居民就把车停在那里,周末坐地铁过去把车开走。”
小区内部挖潜“学问不少”
有车族希望增车位,无车族希望有绿化景观,平衡二者不能简单“少数服从多数”。
内部挖潜,成为增加车位源头供给的又一个有效方法,不过里面的学问也不少。
经过改造,长宁区一小区自行车库前的绿地成了停车位,车库顶上建了小花园。通过专业设计建成的10个微型景观保留或移栽大树,配种漂亮植物,旧小区成了园林式小区,停车位由原来的90个增至130个。
小区停车状况得到极大缓解,车库顶上花园的方案有望得到推广。然而,景观停车位的绿化将部分一二楼居民的阳光挡住,居民希望改造绿化。居委会重新召开听证会,在取得居民同意后,对改造图重新设计。
在居民区中,这样的情况很多:有车一族希望通过改造增加车位,无车一族希望拥有更多绿化景观,最终按照民主决议可以找到答案。然而,绿化和车位的真正平衡,却不是简单的“少数服从多数”就可以实现的。在虹口邮新村,为了一个违建拆除后的空地如何使用,居委会多次召开联席会议,多次征求居民意见,最后的方案是减少车位数量兼顾绿化。
另一个内部挖潜的主要办法是增加立体车库。普陀区东新路99弄,由于小区部分房屋还在建,开发商为了更好的出售率,决定自行出资在原先地下车库基础上建双层立体停车库,在争取超过89%的业主签字同意改建车库后,原先的200多个停车位增加到400多个停车位,每月停车费上涨100元。
不过,增加立体车库也不是那么容易。一位业委会主任说,自己所在的小区还曾因为立体车库和开发商打过官司。因为立体车库的产权是开发商的,居民只能租不能买,遇到维修等事情居民就不肯掏钱,而这个开发商的项目公司却注销了。
对此,潘海啸建议,小区内部挖潜的前提必须明确,哪些空间是可用的、哪些空间是不可用的,比如消防通道、步行空间必须留出来的,一些绿化带要保留,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改造挖潜。而停车问题必须系统考虑,单纯增加车位解决不了问题,必须真正建立一个平衡机制。其中,停车规则制定可谓重中之重。
“先来先停”原则是否遵守
小区内是否实行“先到先停”原则,属于业主共同决定的事项,并非每个小区必须一致。
事实上,一些小区停车矛盾爆发,和小区先前的规则不适应现状有关。
很多建造时间10年以上的小区,当初制定的规则是有车的业主可获得固定租用车位。然而10年过去了,小区里有车的业主越来越多,后来有车或搬入的业主意见越来越大,要求更改规则,先来先停。
康泰新城开发商原有车位195个,小区业主机动车拥有量约2090辆,停车难成为小区突出矛盾。为缓解停车难问题,康泰新城党支部、居委会、业委会与复瑞物业,共同制定康泰新城机动车管理办法及取消小区的固定车位方案,经业主大会表决通过机动车管理调整方案并予以实施——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